两栖纲
峨眉林蛙

       峨眉林蛙Rana omeimontis,雄蛙体长60mm(最大75mm),雌蛙67mm左右(最大73mm) ,体型较大;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鼻孔略近吻端,眼间距小于上眼睑宽或鼻间距,眼大小适中,瞳孔横置,鼓膜为眼径的2/3,颞褶不显,犁骨齿列短,位于内鼻孔前缘连线略向内后方倾斜,背侧褶背侧褶细窄而平,由眼后方直达胯部,在鼓膜上方不弯曲,前肢较粗壮 ,关节下瘤发达;无指基下瘤 ,第一指上灰白色婚垫极发达,可分为4团,基部2团大,上面密布白刺粒,体背、腹两侧均有雄性线,后肢长,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孔前面,左右跟部相重叠,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比胫长 ,指端圆;趾端圆;第三、第五趾等长,达第四趾的第二、第三关节下瘤之间,趾间蹼发达,雄蛙的蹼在由侧3趾的外缘及第五趾的内缘达趾端,其缺刻浅,雌蛙的蹼略小 趾关节下瘤,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内蹠突长椭圆形,明显隆起,有外蹠突或不明显,皮肤光滑,雄蛙一般无疣或有小疣粒,雌蛙背面及体侧常有少数圆疣;生活时颜色变异大。繁殖季节雄蛙背面及体侧一般为绿黄色、草黄色或绿灰色,上有浅棕色或深灰色小点;从口角后开始,向后经过鼓膜为三角形黑斑;有的个体在两眼间有横黑纹;背部及体侧的小疣上及其附近常有黑点,个别标本的肩部有黑色“八”形斑;背侧褶或其外缘有黑色细纵纹;四肢背面一般有黑横纹.其宽窄变异大。腹面乳黄色,少数标本咽喉部有不规则灰色斑点。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数据库。


了解更多>>
饰纹姬蛙

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雄蛙体长21~25mm,雌蛙体长22~24mm;体型小,略呈三角形 ,头小,头长宽几乎相等,吻钝尖,突出于下唇,吻棱不显,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鼻间距小于眼间距而大干上眼睑之宽,鼓膜不显 ,舌长椭圆形,后端无缺刻,单咽下外声囊,前肢细弱,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指关节下瘤明显,内掌突较外掌突大,后肢粗短,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或肩前方,左右跟部重叠,胫长小于体长之半,足比胫略长, 指末端圆,无吸盘也无纵沟;趾端圆,无吸盘也无纵沟,指、趾式: 指式:3>4>2>1,趾间具蹼迹,趾关节下瘤明显,内蹠突大于外蹠突,皮肤粗糙。背部有许多小疣,有的个体背中线,上之小疣排列成行;由眼后至胯部常有一斜行大长疣;枕部常有一横肤沟,并在两侧延伸至肩部;肛周围小圆疣较多。腹面皮肤光滑。背面颜色和花斑有变异,一般为粉灰色、黄棕色或灰棕色,其上有两个深棕色“Λ”形斑,前后排列;腹面白色;雌蛙咽喉部密布深灰色小点;雄蛙咽喉部深黑色,胸、腹部及四肢腹面白色 卵: 卵群粘连成单层小片,略呈圆形,直径60~79mm,漂浮于水面。卵粒直径0.8-1.0mm,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乳白色;卵外胶膜2层 蝌蚪: 第30期蝌蚪全长约18mm,头体长7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63%;体小,头体平扁,尾肌弱,尾鳍中部较高,向后渐窄,尾末梢丝状。头体背面草绿色或灰绿色,散有深色小斑点;尾肌上、下缘及尾鳍边缘斑点较为密集;尾末端无色;体侧及腹面透明。眼位于头两极侧,口位于吻端前上方,无唇齿、角质颌和唇乳突;上唇平直,下唇呈马蹄形。


了解更多>>
泽陆蛙(泽蛙)

泽陆蛙(泽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雄蛙体长38~42mm,雌蛙体长43~49mm,头长略大于头宽 ,吻端钝尖,吻棱不显 ,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颊部向外倾斜 , 眼间距很窄,为上眼睑的l/2 ,瞳孔横椭圆形,鼓膜圆形,约为眼径的3/5 ,舌宽厚,卵圆形,后端缺刻深,梨骨齿两团,小而突出, 具单咽下外声囊,咽喉部黑色 ,无背侧褶,前肢短 ,前臂及手长远短于体长之半 ,指纤弱,关节下瘤明显,近基部者略大,掌突3个,雄性第一指婚垫发达,有雄性线,后肢较粗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或眼部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或仅相遇 ,胫长小于体长之半,指、趾末端钝尖无沟 ,第五趾外侧无缘膜或极不显著,指式:3>1>4>2 指、趾蹼式: 趾间近半蹼 趾关节下瘤: 关节下瘤小而明显 内、外蹠突: 外蹠突小,内蹠突长椭圆形,约为内趾长之半,有内跗褶 ,背部皮肤粗糙,体背面有数行长短不一的纵肤褶,褶间、体侧及后肢背面有小疣粒;体腹面皮肤光滑。背面颜色变异颇大,多为灰橄榄色或深灰色,杂有棕黑色斑纹,有的头体中部有一条浅色脊线;上下唇缘有棕黑色纵纹,四肢背面各节有棕色横斑2~4条,体和四肢腹面为乳白色或乳黄色 卵: 雌蛙产卵分多次产完,卵群粘连成片状,每一卵片有卵20-40粒;卵径1mm左右,动物极棕黑色,植物极灰白色。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四川狭口蛙

       四川狭口蛙Kaloula rugifera,雄蛙体长36~43mm,雌蛙体长44~54mm;体型宽扁,头小,头宽明显大于头长,吻短而圆,吻棱不明显;鼻孔近吻端 ;眼间距大于鼻间距和上眼睑宽;鼓膜隐蔽,鼓环清晰,舌大,卵圆形,后端一般无缺刻,或略有凹陷;内鼻孔后缘各有一条明显嵴棱,外侧细内侧粗壮,两嵴棱在中线处几乎相遇 ;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前臂及手长超过或几乎等于体长之半;内掌突小,外掌突向心部位有一小纵凹陷;后肢粗短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后;左右跟部不相遇;胫长不到体长之半;指端略膨大,前缘平切状;趾端圆略膨大; 指式:3>4≈2>1;趾式4>3>5>2>1 ;雄蛙除第四趾蹼达第三关节下瘤外,其余均为全蹼,雌蛙则具半蹼,趾关节下瘤, 蹠突2个,相距远,具游离刃,内蹠突大于外蹠突。背部皮肤厚,上有小疣,枕部有一条横肤沟,体腹面平滑,肛孔周围有小疣粒。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一般为橄榄绿色或草绿色,也有草黄色的,雌蛙多为深灰色或灰黄色;小圆疣基部散有大小不等的黑点;上、下唇缘黄绿色;肩部每侧多有1条宽的浅色斜行带纹。雄蛙咽喉部深灰黄色,胸、腹部米黄色,雌蛙咽喉部灰色或乳白色,有灰黑色小斑,卵单生,卵径1~1.5mm,动物极棕黑色,植物极乳白色;外层卵胶膜在动物极上方平扁而略宽,成为帽状“漂浮器” 蝌蚪: 第37~38期蝌蚪全长平均31mm,头体长11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77%;体背面一般为橄榄褐色,深浅随环境变化,有的个体背正中有米黄色脊线;头体宽扁,体后部较窄,尾弱,尾鳍薄而高,尾末段钝尖或细尖;出水孔位于腹后部中线上;口位于吻端,无唇齿及角质颌;眼位于头部两极侧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黑斑侧褶蛙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雄蛙体长62mm.雌蛙体长74mm左右;头长大于头宽;吻部略尖,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吻梭不明显;鼻孔在吻眼中间;颊部向外倾斜;鼻间距等于眼睑宽,眼大而突出,眼间距窄,小于鼻间距及上眼睑宽 ;鼓膜大而明显,近圆形,为眼径的2/3-4/5;鼓膜上缘有细颞褶;舌宽厚,后端缺刻深;犁骨齿两小团,突出在内鼻孔之间,有声囊;背侧褶明显,褶间有多行长短不一的纵肤棱,后背、肛周及股后下方有圆疣和痣粒;前肢短;前臂及手长小于体长之半;关节下瘤小而明显;第一指内侧的婚垫浅灰色;背侧及腹侧都有雄性线,背侧者较粗;后肢较短而肥硕;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鼓膜和眼之间 ;左、右跟部不相遇;胫长小于体长之半;指末端钝尖;趾末端钝尖;指侧缘膜不明显;第一、第五趾外侧有不发达的缘膜;指式:3>1>2>4;第四趾蹼达远端第一关节下瘤,其余达趾端,缺刻较深;关节下瘤小而明显;有内、外蹠突,内者窄长,呈游离刃状,小于第一趾长,外者很小;背面皮肤较粗糙;生活时体背面颜色多样,有淡绿色、黄绿色、深绿色、灰褐色等颜色,杂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黑斑纹,如果体色较深,黑斑不程明显,多数个体自吻端至肛前缘有淡黄色或淡绿色的脊线纹;背侧褶金黄色、浅棕色或黄绿色;有些个体沿背侧褶下方有黑纹,或断续成斑纹;自吻端沿吻棱至颞褶处有一条黑纹;四肢背面浅棕色,前臂常有棕黑横纹2-3条,股、胫部各有3-4条 卵: 卵胶膜黏性强,彼此粘连成团,每团卵约数千粒;卵径1.5-2mm,动物极深棕色,植物极淡黄色或乳白色。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无指盘臭蛙

       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i ,体形较大而扁平,雄蛙体长76mm,雌蛙体长89mm左右,大者可达107mm ;头顶平扁,长、宽几乎相等,约为头体长的1/3;吻端钝尖,略超出下唇,吻比眼长;吻棱较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或略近眼;颊部略向外倾斜,颊面凹入;鼻间距大于眼间距;两眼前角间有一小白点;鼓膜较大,为体长的5.8%-6.8%,距眼近,位于眼后角下方,相距仅有一指的宽度;舌后端缺刻深。雄蛙声囊孔较小,长圆形,近口角 ;左、右犁骨齿列向内中线微斜置,内侧端超过内鼻孔的后缘;前肢较粗壮; 前臂及手长不到头体长之半;指较粗而略扁;关节下瘤发达,外侧3指具指基下瘤,少数标本不显;第二性征雄性第一指具绒毛状婚垫;胸腹部满布小白刺,具一对咽侧内声囊 ;有雄性线;后肢较长,为体长的165%-175%;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孔前后;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比胫略短;指末端浑圆而厚,不形成明显的吸盘,无腹侧沟。趾端与指端同,有的趾端—侧或两侧有腹侧沟,一般多限于其外侧有沟,如两侧有沟,其沟在趾末端绝不相连 ;第一、第五趾游离侧有窄缘膜;指式:3>4>1>2;趾间全蹼,蹼达趾末端,少数标本在第四趾远端2趾节的两侧蹼窄成缘膜状,外侧蹠间蹼达蹠基部;关节下瘤发达;内蹠突椭圆形,约为第一趾长的2/5,无外蹠突;无跗褶;身体背面皮肤较光滑,有凹凸不平的细颗粒连续成网纹,有的具扁平疣粒;头侧唇缘,尤其是口角后肩部上方、体侧及体后端肛侧均有或大或小形状不一的疣粒,雄蛙疣上有成丛的小白剌,雌蛙的剌少或光滑;颞褶短;雄蛙沿下唇缘及胸、腹部满布分散的小白刺,越向后端排列越稀疏,体越大的雄蛙标本刺越明显,雌蛙腹面光滑。生活时背面颜色变异颇大,一般体背面为棕褐色,背部散有不规则绿色斑纹或相连成片;背部全为绿色时,体后部或多或少有棕色斑纹;体侧暗棕色,越向后色越深,疣上为金黄色,有的杂以少许绿色;口缘黄色或与浅金绿色交织而成的斑点;四肢有棕褐色与黄色相间而成的规则或不规则横纹,少数标本横纹为绿色,股、胫部一般各有横纹5-7条;腋部及胯部浅绿黄色;咽喉及腹部为灰色或黄色,少数标本腹部乳白色;后肢腹面亦为浅绿黄色,或者具有深棕色斑点。液浸标本为体背面深褐色,绿色部位呈青灰色,背部有大的圆形深褐色斑,多在疣粒部位;体侧者相连成云斑或为分散的大圆斑点;四肢深浅相间的横纹明显;腹面颜色深浅、斑点疏密变异亦大,或为全白色仅咽喉部有浅灰色斑,或灰褐色细点极多,使腹面成为灰褐色;四肢腹面多少有灰褐色斑 卵: 卵径2.7mm左右,动物极棕褐色,植物极灰白色 蝌蚪: 第36~39期蝌蚪全长54mm,头体长19mm左右,尾长为头体长的191%左右;头体细长暗绿色,尾部棕黄色,体尾满布褐黑色斑点;尾肌发达,尾鳍低平,尾末端钝圆;唇齿式为I:3+3/1+1:Ⅲ;上唇无乳突,下唇乳突一排,交错排列;口角乳突一排,副突少。刚变成的幼蛙头体长16~19mm。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费氏短腿蟾

       费氏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feae,雄蟾体长78~102mm,雌蟾体长91~114mm;体型大、短而肥壮;头大而且宽扁;吻端圆 ;吻棱显著;鼻孔近吻端;颊部略向外侧倾斜,颊面稍内凹;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眼间距宽于上眼睑;瞳孔纵置;鼓膜隐蔽,有耳柱骨;上颌齿发达;舌圆宽,后端略有缺刻;内鼻孔大;犁骨齿两小团;有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短,前肢粗壮;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无关节下瘤;内掌突大,但不清晰;第二性征雄蟾略小于雌蟾;第一指上有棕色婚垫;后肢粗短 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口角后方;左右跟部不相遇;胫长略超过体长的1/3而略短于足长;指、趾端圆;指侧无缘膜;趾侧有显著的厚缘膜;指式:3>4=2>1;第五趾短于第二趾;趾间具蹼迹;内蹠突远长于第一趾长度,无外蹠突;皮肤较光滑,头上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上眼睑外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锥状疣,后端外上方有一个似角的锥状长疣;背部、体侧及四肢上有稀疏的小圆疣,有的个体在肩部上侧方的疣粒排列成一行或两行。咽喉部有许多小圆疣;腹下侧方之疣少而较大;腹部及四肢腹面皮肤光滑;肛附近小疣较多。生活时背面为棕黄色,满布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纹。液浸标本背部为灰棕色,小疣周围多为黑色,分散成网状;两眼间有一个三角形黑棕花斑,自眼后角向后延伸至口角后方有一条黑棕色宽带;上唇为浅褐色,下唇为黑色或黑棕色斑;四肢及指、趾上有不显著的黑棕色宽横纹。雄蟾咽喉部黑色或黑棕色。胸腹及四肢腹面有不规则之灰色花斑;掌、蹠深灰色而无花纹;卵群呈片状,每片约有卵1000粒以上;卵太,直径4mm,连同卵外胶膜直径5.2mm左右;卵粒为乳黄色;蝌蚪体形较小,跗足长约3.5mm(第37-39期)时,体长1/3mm,尾长26mm左右。头部较窄,但体宽;鼻孔略近吻端,其周围有乳突;眼大,位于头的两侧,眼间距甚宽,约为头体长的1/3;出水孔小,位于体的左侧;肛孔小,位于下尾鳍基部的中央;上尾鳍在尾前端低厚,尾高约为头体长的55%,尾末端钝尖。口在头前方顶端,漏斗状的唇颇宽,口角间距为头体长的1/2;下唇片中央呈匙状突出;唇上有棒状唇突;下唇最深处的一排唇突长而较少,朝向唇周缘逐渐递减变短,正中央有纵排唇突4根,左、右侧各有8根,唇周缘的乳突细小而密,无色素。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抚华费树蛙

       抚华费树蛙Feihyla fuhua,体长25~28mm ,体型较小而窄长;头长大于头宽;吻尖长,吻长大于眼径,吻端突出于下唇;鼓膜紧接在眼后,不清晰;无犁骨齿;有一对咽侧内声囊;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雄蛙第一、二指有白色婚垫,有雄性腺;后肢细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前角;左右跟部相重叠;胫长约为体长之半;指、趾端具吸盘及边缘沟;指闻无蹼;趾蹼不发达,第三、四、五趾间蹼达近端第二关节下瘤,外侧跖间无蹼;内蹠突卵圆形,无外蹠突;背面皮肤光滑,上眼睑无密集大疣;整个腹面满布颗粒状疣。背面一般为棕黄色,眼后和背部有一个褐色或棕红色“n”形线纹,有的个体不显;四肢背面有横纹3条左右;吻棱下方通过眼至颞部上方有褐色带纹,其下方有一条显著的银白色宽带纹;腹面白色,股腹面大疣粒上有深色细点 卵: 卵径1.5~1.8mm,动、植物极具色素 蝌蚪: 第39期蝌蚪全长37mm,头体长14mm左右;体尾均为黑色;尾部接近身体处有黄色横纹;下唇中央缺乳突部位较宽。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