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尾目
背崩棱皮树蛙

       背崩棱皮树蛙Theloderma baibengense,雄蛙体长15~16mm ;体型小;头顶部微凸,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高,几乎平直向下到唇缘,稍突出于下唇缘,吻长略大于眼径;吻棱不显;鼻孔近吻端,位于吻上方;颊部几近垂直;鼻间距小于眼间距而约等于上眼睑宽;瞳孔圆呈黑色、虹彩棕红色;鼓膜清晰,约为眼径之半;舌前端狭窄,后端较宽,缺刻深;无犁骨齿;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声囊孔小,椭圆形;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关节下瘤明显,有指基下瘤 ; 掌突3个;雄蛙第一指上有浅色婚垫;后肢较前肢粗壮;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胫长不到体长之半,足部比胫部短;指端有吸盘及腹侧缘有沟,第一指吸盘小,第三指的吸盘大,但比鼓膜小;趾端与指端同,但吸盘较小,第一趾吸盘最小;指式:3>4>2>1,第一指明显短于第二指;第三、第五趾等长,达第四趾的远端关节下瘤;指间无蹼;外侧3趾间蹼较发达,蹼缘的缺刻较深,内侧趾间蹼略逊,以缘膜达吸盘基部,外侧蹠间蹼不发达;关节下瘤明显;内蹠突椭圆形,无外蹠突;体背面皮肤光滑,有孔状小点,四肢背面有不明显的痣粒;胸、腹及股部满布扁平疣,其它部位平滑。背面有污白色和黑色相间的醒目斑纹,头部背面和体前部白色,该白斑在体背中部被一个“▲”形黑色斑分开斜达体侧;体后端有污白色,后肢折叠时,该白斑与后肢股、胫、跗部的白色斑相吻合;上眼睑间常有黑横纹或呈点状斑;四肢褐黑色,有浅色斑点;后肢背面有污白色横纹。咽喉部黑色,胸部和腹前部黑色有细白纹,腹后部和股腹面以及跗部均有白色斑纹。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白颌大树蛙

       白颌大树蛙Rhacophorus maximus,雄蛙体长67~84mm,雌蛙体长70mm左右;体较粗壮;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斜尖或钝圆,略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鼻孔略近吻端;颊面凹陷;眼间距大于鼻间距,上眼睑宽约为眼间距的2/3 ;瞳孔平置;鼓膜明显,约为眼径的1/2;舌梨形,后端缺刻深;犁骨齿强,齿群左右排列、平置,其外端与内鼻孔前内缘相连;有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大,圆形; 前肢粗壮,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掌部有成行小疣;关节下瘤明显 ;具内掌突;雄蛙第一、二指具灰白色婚垫;后肢较粗壮 后肢贴体前伸;左、右跟部相遇或略重叠;胫长不及体长之半;指端吸盘大,其腹面呈肉质垫,边缘有马蹄形沟;第一指吸盘较小,第三指吸盘略大于鼓膜;趾端均有吸盘及马蹄形边缘沟,略小于指吸盘;指、趾吸盘背面可见“Y"形迹 指、趾缘膜: 第四指外侧具缘膜;第一、第五趾游离侧缘膜明显;指式:3>4>2>1;第三、第五趾等长;第三、第四指间全蹼,第一、第二指间约具1/2蹼,蹼延至掌部;趾间全蹼,蹠间蹼发达,均达蹠基部;关节下瘤发达;蹠部有成行的小疣;内蹠突小而扁,无外蹠突;背面皮肤光滑;由眼后至前肢基部上方有一斜行颞褶;鼓膜后下方有许多小疣;体腹面及股部满布扁平圆疣;前臂后外侧和跗部外侧各有一细肤棱,分别与第四指外侧缘膜和第五趾外侧缘膜相连。身体和四肢以及外侧2指、趾背面纯绿色,无花斑,下唇缘、体侧、肛上方、四肢外侧均有白色细线纹,其下方衬以浅紫色,指、趾蹼为浅蓝黑色;体及四肢腹面黄绿色或灰白色,均散有褐色云状斑。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陇川灌树蛙

陇川灌树蛙Raorchestes longchuanensis,指、趾吸盘橘红色;趾间蹼不发达,第四、第五趾间具1/4蹼;鼓膜小于第三指吸盘;有单咽下外声囊。


 


了解更多>>
斑腿泛树蛙

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雄蛙体长41~48mm,雌蛙体长57~65mm;体型扁而窄长;头部扁平,头长大于头宽或相等;吻长,吻端钝尖或钝圆,突出于下唇,呈倾斜状,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 ,颊面内陷;鼻间距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为眼间距的2/3;鼓膜明显,为眼径的1/2-2/3;颞褶平直而长;舌后端缺刻深;犁骨齿强;前肢细长,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之半,关节下瘤均很发达;掌突3个,不甚明显;雄蛙第一、二指有乳白色婚垫,有雄性线,后肢细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与鼻孔之间;左、右跟部重叠;胫长约为体长之半,足短于胫;指端均有吸盘其腹面有马蹄形边缘沟,第一指吸盘小,第三指吸盘小于鼓膜;趾吸盘略小于指吸盘,指、趾吸盘背面可见到“Y“一形迹;指侧均有缘膜,第四指缘膜延至掌部;指式为3>4>2>1;第三趾略短于第五趾,指间无蹼;趾间蹼弱,第四趾外侧趾间蹼达远端两个关节下瘤之间,其余各趾以缘膜达趾端,外侧间蹼不发达;关节下瘤很发达,一般外侧2趾的趾基下瘤明显;内蹠突扁平,外蹠突甚小;背面皮肤光滑,有细小痣粒;体腹面有扁平疣,咽胸部的疣较小,腹部的疣大而稠密。背面颜色有变异,多为浅棕色、褐绿色或黄棕色,一般有深色“X”形斑或呈纵条纹,有的仅散有深色斑点;腹面乳白或乳黄色,咽喉部有褐色斑点;股后有网状斑 卵: 卵白色,卵径1.5mm左右 蝌蚪: 第33~36期蝌蚪全长平均42mm,头体长13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85%;背面黄绿色、棕红色或橄榄绿色,尾部散有深棕色斑点;体短,前窄后宽圈,尾肌弱,尾鳍高而薄,尾末端细尖;唇齿式一般为I:3+3/1+1:Ⅱ,上唇无乳突,下唇乳突一排,参差排列,在中央部位缺乳突,口角处有副突。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西藏齿突蟾

       西藏齿突蟾Scutiger boulengeri,成体雄蟾体长48-59mm,雌蟾体长56-68mm,体形较窄扁,头长略小于头宽,约为体长的1/3;头较扁平;吻端圆;吻棱不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颊部向外倾斜有一浅凹陷;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小于上跟睑宽;眼较适中,眶间区颞褶较厚而隆起,斜向肩部;无鼓膜;上颌有短齿突或无,上颌骨与方轭骨相距远 ;舌长梨形,后端游离,多无缺刻,少数有浅缺刻;无犁骨齿;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指细长;关节下瘤不显著;掌突2个,平扁;雄性内侧3指婚刺细密,胸部有刺团两对,其上刺细密;腹部刺疣多呈群;后肢短,后肢贴体前伸,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胫长为体长的38%左右,足比胫长;指端球状;趾端球状 ;趾侧缘膜宽;指式:3>4>2≈1;第—趾外侧蹼达趾端,第二趾外侧具2/3蹼,第三趾外侧及第五趾内侧趾蹼达1/2或略超过,第四趾1/3至1/2蹼;雌蛙蹼略小;无关节下瘤;蹠、趾腹面无疣;内蹠突窄长,无外蹠突。 皮肤粗糙,头部较光滑;雄蟾背部满布大小刺疣,一般背中部的较大,上、下颌缘和上眼睑、颞褶及其下方小黑刺分散;四肢背面刺疣较小,而上臂刺疣较大,肛周围有较大的扁平疣;雌蟾各部疣粒无刺。雄蟾胸腺一对,胸侧腋腺略小,均满布细密黑刺;雌蟾腋腺大而无刺。雄蟾上臂基部腹面有小黑刺团,腹部密布扁平圆疣,疣上有黑刺,当中一颗刺大;雌蟾一般腹部及肛后有疣粒。掌、蹠腹面光滑;无股后腺。生活时整个背面灰橄榄色,一般两眼间有一褐色三角形斑,有的达肩部即消失,有的延伸到背中部与背疣部位之褐色斑相混杂;雌蟾三角形斑较为显著。吻棱及颞褶下方色较深,体侧疣粒色浅;四肢背面无横纹或很不显著。咽喉和胸部米黄色,腹部色咯浅。瞳孔纵置,周围金黄色,有棕色小点。液浸标本背面深灰色,眼间深色三角形斑仍可看到;疣上因满布黑刺粒而为黑色;咽喉、胸部及四肢腹面浅肉色,腹部浅灰色 卵: 卵径3mm,动物极紫灰色,植物极乳白色 蝌蚪: 第37~40期蝌蚪全长60mm,头体长24mm左右,尾长为头体长的146%;尾肌较发达,尾鳍较低,上尾鳍起于第一肌节后方,尾末端钝圆;体背面灰橄榄色,尾部色浅,有深色云斑;唇齿式多为I:5+5(或6+6)/5+5(或6+6):I;唇缘窄,唇乳突仅在上唇中央缺1~2个,口角部有副突,其上有角质齿。


了解更多>>
高原林蛙

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雄蛙体长56mm,雌蛙体长62mm左右;体型较粗短;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端钝圆而略尖,突出于下唇;吻棱较钝而明显;鼻孔在吻眼中间;颊面向外倾斜有一浅凹陷;眼间距小于鼻间距和上限睑宽;鼓膜约为眼径之半;舌后端缺刻深;犁骨齿两短列斜线,位于内鼻孔内后方;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背侧褶在鼓膜上方斜向外侧,与颞褶上端相连,随即折向中线,然后再向后延伸达胯部,在颞部上方形成曲折状;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指较细长;关节下瘤发达;内、外掌突均明显,外掌突较小 ;第一指上有极明显的灰色婚垫,腹面观可分为4团连续的瘤状物,基部2团大,其间的界限清晰而间距窄,近腕部一团等于或略大干指部一团,远端2团小而其间的界限不分明;具红色雄性线;后肢较短,约为体长的160%;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肩部或鼓膜,个别的达眼后角;左右跟部仅相遇或略重叠;胫长小于体长之半,足比胫长;指端钝圆;趾略扁而末段变窄,趾端钝圆;指式:3>1>4>2 ;蹼较发达,略超过2/3蹼,即除第四趾两侧的蹼达到或略超过第三关节并以缘膜达趾端外,其余各趾之蹼均达趾端,蹼缘缺刻较浅,外侧3趾间的缺刻最深处几乎达到各趾第三关节之连线,外侧蹠间蹼不甚发达;关节下瘤小;内蹠突呈长椭圆形,其长约为第一趾长的l/2,外蹠突极小或无;背面皮肤较粗糙。背部及体侧有分散较大的圆疣及少数长疣,有的其间尚有小疣或痣粒;腹面皮肤光滑,仅股基部有密集扁平小疣。跗褶有2条,较明显;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中华蟾蜍

       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雄蟾体长62~106mm,雌蟾体长70~121mm;体肥大;头宽大于头长;吻圆而高,吻棱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为眼间距的3/5,瞳孔圆或横椭圆形,黑色,虹彩土红色;鼓膜鼓环显著;上颌无齿,舌长椭圆形,后端无缺刻;前肢长而粗壮;掌突2个,棕色,内掌突小,椭圆形,外掌突大而圆;第二性征雄性内侧3指有黑色刺状婚垫;后肢粗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或肩后;指端较圆;趾端钝尖;指侧具缘膜或无;趾侧缘膜显著;指式:3>1>4>2或3>1>2>4;第四趾具半蹼;趾关节下瘤多成对或不清晰;内蹠突大而长,外蹠突小而圆;皮肤很粗糙,背面满布圆形瘰疣;吻棱上有疣;上眼睑内侧有3~4枚较大的疣粒,其前后分别与吻棱和耳后腺相接,沿眼睑外缘有一疣脊;腹面满布疣粒;胫部无大瘰粒。体背面颜色有变异,多为橄榄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深色斑纹,背脊有一条蓝灰色宽纵纹,其两侧有深棕黑色纹;肩部和体侧、股后常有棕红色斑;腹面灰黄色或浅黄色,有深褐色云斑,咽喉部斑纹少或无,后腹部有一个大黑斑;卵径1.5mm~2.0mm,动物极黑色,植物极棕色或黑棕色;第31~35期蝌蚪全长30mm,头体长12mm,尾长为头体长的152%左右;体和尾肌色黑,尾鳍弱而薄,色浅,尾末端钝尖;唇齿式为Ⅰ:1+1/Ⅲ;仅两口角有唇乳突。


了解更多>>
宝兴树蛙

宝兴树蛙Rhacophorus dugritei,雄蛙体长42~45mm,雌蛙体长58~64mm;体较肥壮;头较扁,头宽大于头长;雄蛙吻端斜尖,雌蛙吻端圆而高;吻棱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与眼间距几乎相等,上眼睑宽约为眼间距的2/3;鼓膜小于第三指吸盘;颞褶平直达肩部上方;舌后端缺刻深;犁骨齿列强,几乎平置 ;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前肢长,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之半;指腹面有清晰的肉质垫;关节下瘤甚发达,有成行的指基下瘤;内掌突扁平,椭圆形,无外掌突;一、二指有乳白色婚垫;后肢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鼓膜;胫长不到体长之半;指端有吸盘,其腹面边缘具马蹄形沟;第三指吸盘与上眼睑几乎等宽,第一指吸盘小;指侧具缘膜;除第五趾外均以缘膜达趾端;指式:3>4>2>1;第三、第五趾等长,达第四趾第三关节下瘤;外侧2指间半蹼;趾间蹼较发达,第四趾蹼达第二关节下瘤;关节下瘤明显,有成行的趾基下瘤;内蹠突大,有游离刃,外蹠突小而扁圆(有的标本不明显);背面皮肤有小疣,疣上无刺;腹面及股部下方密布扁平疣,咽喉部疣粒较小。体色变异颇大,背面多为绿色或深棕色,散有不规则的大小棕色斑点,斑点边缘色较深,部分个体背面为棕绿色或纯绿色;腹面乳白色,散有黑色斑点或云斑;卵粒白色,卵径2.5mm左右;第33~34期蝌蚪全长平均38mm,头体长14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71%;体背面棕绿色或酱黑色,有金黄色小点;头部较窄,体较宽,尾肌较弱,尾末端钝尖呈黑色或不黑;唇齿式多为I:3+3/1+1:Ⅱ;口角乳突一排,副突较少;下唇乳突一排,中央部位约缺3个乳突。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