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雄蛙体长78~100mm,雌蛙体长89~111mm,大者达124mm ,体型甚肥硕,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略突出于下唇,吻棱不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眼间距和鼻间距几乎相等,小于上眼睑宽,瞳孔呈菱形,鼓膜不显,颞褶甚厚,舌椭圆形,后端有缺刻,犁骨齿短,呈“\ /” 声囊: 具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大,长裂状,无背侧褶,前肢粗壮,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 ,指略短,关节下瘤甚明显,内掌突大卵圆形,外掌突窄长。雄蛙前臂极粗壮,内侧3指有锥状黑刺;胸腹部满布大小刺疣,疣上有刺一枚,背侧有紫色雄性线 ,后肢肥壮,后肢贴体前伸时胫跗关节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胫长略超过体长之半,指、趾端圆球状,无沟,第二指两侧及第三指内侧具缘膜;第一、五趾游离侧缘膜达蹠基部,指式:3>1≈4>2,趾间几乎全蹼,第四、第五蹠间蹼超过蹠长之半,关节下瘤明显,有跗褶,内蹠突窄长,无外蹠突,体背面皮肤粗糙,背部有纵行的长形或圆形疣和小刺疣;眼后有一横肤沟;四肢背面疣少,长形肤棱明显;体色有变异,背面多为黄棕色或深褐色,两眼间常有一黑横纹,有的背部具不规则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横纹或不明显;体和四肢腹面肉色,咽喉部有棕色斑,下颌缘更明显。繁殖期5~8月。

同科的其他物种
区域与拍摄点

       国内分布于陕西,山西,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江西,湖南,广西。

同地域的其他物种
栖息环境

       生活于海拔300~1900m山区的流溪或其附近的水塘中。白天隐匿于溪底的石块下、溪边大石缝或瀑布下的石洞内;晚间出外,蹲于石块上或伏于水边,夏季常发出“梆、梆、梆”的洪亮鸣声。该蛙以捕食昆虫为主,其有益系数为68.3%。卵多产于流溪瀑布下水坑内,卵群成串,似葡萄状,一般黏附在水中石块下、倒木或枯枝上。蝌蚪生活于流溪水坑内;冬季多潜伏在水底石下或落叶层下越冬。

同海拔范围的其他物种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