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棕涧状常绿植物,高1-2。5米,茎干通常单一,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基部。叶螺旋状排列,簇生于茎干的顶部,羽状全裂,长70-120厘米,叶柄上部两侧有平展的短刺;羽片70一105对,线形,直或微曲,厚革质,长12一23厘米,宽6一7毫米,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无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偏斜,边缘平或微反卷。雌雄异株;小孢子叶球单生茎顶,常偏斜,纺锤状圆柱形或椭圆状圆柱形,通常微弯曲,梗弯曲,长4-6厘米,密被锈褐色绒毛;小孢子叶楔形,长3-6厘米,先端宽三角形,中央有突起的尖刺,上面无毛,黄色或淡黄褐色,有光泽,下面具多数2一5(通常3-4)聚生的小孢子囊,最上部密被淡黄褐色绒毛;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顶,呈球形或半球形,长14一18厘米,密被黄褐色至锈褐色绒毛;上部扁平,宽菱形或菱状卵形,长8一10厘米,宽4。5一6厘米,羽状半裂,裂片30-40,钻形,长1-4厘米;下部柄状,中上部两侧着生1一5(通常3-4)个胚珠;胚珠近四方形,无毛,金黄色,顶部红褐色,中央有小凸尖。种子近球形或微扁,直径约2。5厘米,假种皮桔红色,具薄纸质、分离而易碎的外层,种子倒圆锥状球形或倒卵状圆球形,种皮骨质,平滑。

区域与拍摄点

分布于四川(攀枝花、渡口、宁南、德昌、盐源)、云南(元谋),生长在海拔1100米—2000米。

同地域的其他物种
栖息环境

攀枝花苏铁分布区地处金沙江中段,地势陡峭,河谷深切,山体相对高度大,地形封闭,受干热河谷气候效应的影响,其气候冬季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河谷气候类型。年平均温约20℃,最低温-1-2℃,极端最高温达40.7℃;年降水量约760毫米,干湿季明显,6-10月为湿润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9%,11--5月为旱季;年平均相对湿度61%,2--5月则低于50%;无霜期294天。土壤为石灰岩、砂页岩母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碳酸岩红褐土和山地黄褐土,呈微酸性至中性(偶有碱性)反应。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