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图精选┃与自然更近一点」 ▼ 鸮,俗称猫头鹰。多为夜行性鸟类,白天匿伏于树洞、岩穴或稠密的枝叶间,晚上出来进行觅食活动。鸮形目下有2科共33种,在全国均有分布,但数量非常少,而且所有的猫头鹰都是国家二级及以上的保护动物。
1 ▲ 灰林鸮 Strix aluco 四川王朗 | 王进 曾经被大部分人们赋予“神秘”、“恐怖”为代名词的猫头鹰,如今得到了大家的追捧,因为它们看起来萌萌哒!猫头鹰的头能够旋转180度甚至更多,视频中的它旋转着脑袋,以卖萌的姿势打量着我们这些观察者。 2 ▲ 雕鸮 Bubo bubo 北京 | F8,700mm,1/250s,ISO100 | 董磊 一只雕鸮正半眯着眼睛目视前方,其实它拥有一双金黄色的。想象一下,当它的眼睛睁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这只雕鸮看起来懒洋洋地站在树上,享受着冬日温暖的阳光,亦或是在静静地思考“鸟生”。
3 ▲ 东方角鸮(红角鸮) Otus sunia 云南泸水|F5.6,600mm,1/200s,ISO16000s|王斌 图中的东方角鸮,是在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中找到的。它正藏于树上的枝叶后面,伺机捕食森林里的小动物,像鼠类、蛇和虫子。感觉这目光充满力量,仿佛能够穿透对视着的内心。 4 ▲ 短耳鸮 Asio fiammeus 四川成都 | F8,500mm,1/320s,ISO200 | 董磊 短耳鸮多在黄昏和夜晚出没,常常见到它贴近地面飞行,捕食一些鼠类、蜥蜴或者昆虫。这只短耳鸮已经停留在地面上,在大火过后的草丛中,定是发现了美食。 5 ▲ 褐林鸮 Strix leptogrammica 云南盈江 | 曾祥乐 这是一只褐林鸮的亚成鸟,正用它那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们。当它成年时,头部上那些毛茸茸的白色羽毛便会脱落,换成光亮、深褐色的羽毛,那时的它不再像是毛茸茸的“萌物”了,更像是穿着华丽礼服的贵妇人。 6 ▲ 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 云南盈江 | 曾祥乐 同上面提到的短耳鸮有所不同,黄嘴角鸮主要生活在南部地区的密林中,如果要寻找到它,就需要深入森林,仔细寻找。
7 ▲ 栗鸮 Phodilus badius 云南盈江 | 曾祥乐 栗鸮看上去和其它的猫头鹰不一样,尤其是它的眼睛和面盘,长得格外像雷达的凹面。提到面盘,这里得解释一下,那是猫头鹰独有的形态,实际上就是眼睛周围一簇呈放射状生长的羽毛,功能是收集微小的声音,所以猫头鹰的听力非常好。对于夜行的鸟类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8 ▲ 领鸺鹠 Glaucidium brodiei 河南董寨 | F8,800mm,1/15s,ISO200 | 董磊 鸮类中体型较小的一种猫头鹰,外形上脑袋圆圆的,身体也非常短小,看上去就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所以人们也叫它小猫头鹰,一般在白天就能看见它。 9 ▲ 长耳鸮 Asio otus 四川光雾山|F5.6,500mm,1/800s,ISO1000|朱晖 长耳鸮眼睛的颜色是橙黄色,再加上它那像眉毛一样长长的耳羽,样子看起来像个智者,也像一个老头儿。 10 ▲ 纵纹腹小鸮 Athene noctua 青海年保玉则|F20,23mm,1/200,ISO400s|董磊 草原上,一只纵纹腹小鸮蹲在自家门口,歪着脑袋好奇的打量着眼前的相机,你猜它在思考什么? ❖ 猫头鹰眼睛睁着大大的,眼神又露出好奇的样子,看起来乖乖的,所有的这些,让人们觉得它是猴子派来卖萌的。但事实上,猫头鹰“萌萌哒”或者作为“萌物”背后的真相却是:它们正处在“应激”状态。换句话说它们被吓惨了。处于应激状态的猫头鹰,身体僵硬,动作缓慢,眼睛瞪得大大的,还会发生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处于这样状态的猫头鹰容易有生命危险。 当你恰好救下一只处于应激状态的猫头鹰时,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安静、温暖、通风、避光的纸箱中,等它自己恢复,不要投食喂药,也别急着处理伤口,更不要抚摸接触或者让人围观。应马上联系动物救助站,让专业的人去处理。 同时,当你在野外观看猫头鹰,应做到尽量不惊扰,保持安全距离,同时降低自己的身体。在观察其它野生动物时,也应如此。 注:文中图片均由西南山地签约摄影师本人拍摄,如进行商用或收藏,请登录西南山地自然影像库www.swild.cn进行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