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展示 Image
「拾图」• 55期 伪装
2018年12月07日

十图精选┃与自然更近一点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避免被天敌发现是首选的防御策略。伪装是各种生物惯用的防御伎俩,而隐蔽色则是最常见的伪装方式。拥有隐蔽色的生物通过特殊的体色将自身与环境融为一体,以达到伪装的目的。

——文字来源:牛洋博士


这是拾图的第55篇文章,本文所有的图片加起来约10MB

 

1

岩羊

Pseudois nayaur

四川卧龙| F5.6,160mm,1/500s,ISO160 | 何晓安

高山流石滩中成群觅食的岩羊,大大小小有33只。其毛色与高山流石滩的枯草和裸岩融为一体。

  —— 何晓安

2

海南角螳

Ceratohaania hainanensis

海南鹦哥岭| 沈成

许多昆虫通过模仿苔藓,来躲避天敌,海南角螳就是其中之一,你能发现它的身影吗?

 

3

变色夜蛾

Enmonodia vespertilio

上海 | 薄顺奇

生活在树干上的变色夜蛾,或许只有等它成虫后,才确定其真实身份。

4

囊距紫堇

Fritillaria delavayi

云南香格里拉 | 牛洋

囊距紫堇生长在我国西南极高山区的流石滩环境中,包括它在内的一些高山紫堇属植物是绢蝶属昆虫的寄主。绢蝶成虫依靠视觉定位寄主,并在其附近产卵。体型矮小的紫堇在遭受绢蝶幼虫的啃食后常常面临灭顶之灾。我们此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囊距紫堇相比“正常”的绿色个体,与岩石近似的伪装色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概率。

—— 牛洋

   

5

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云南香格里拉 | 牛洋

同样生活在流石滩的梭砂贝母,同囊距紫堇一样产生了相似的保护色,这就是趋同进化吧。研究表明“点彩法”调配多样叶色。植物只需三种基本“颜料”以不同比例混合、排列,就可以调配出看似复杂多样的叶色。这些颜料分别是叶绿素、花青素以及不含任何色素的空腔。

6

囊距紫堇

Fritillaria delavayi

四川乡城| F5.6,35mm,1/320s,ISO400 | 杨宪伟

生活在海拨4500米流石滩中的这棵囊距紫堇,叶片完全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只有在繁殖后代的时候,为了吸引授粉的昆虫,才会绽放出艳丽的花朵。

7

棘卒螽

云南西双版纳 | 赵江波

通过模拟地衣,来伪装自己的棘卒螽。

8

巨蟹蛛科

Pandercetes属

云南西双版纳 | 赵江波

考眼力的时候到了,在野外发现它们真是不易。

   

9

蛱蝶科

带蛱蝶属

云南西双版纳 | 赵江波

又一个苔藓成功模仿者,无论从颜色还是形态。

10

竹节虫

四川乡城| F5.6,400mm,1/400s,ISO160 | 黄耀华

绿背山雀找到了一只虫蛹,它用脚按住虫蛹,用嘴撕破,费力地将其中的虫啄出来吃,但却忽略了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美味,头顶树枝上的竹节虫拟态树枝,骗过了绿背山雀的眼睛,成功躲过一劫。

关于伪装

这些伪装是生物的一种保护色,而这种保护色是生物的一种拟态现象。拟态类型可分为:形态拟态、颜色拟态、气味拟态、行为拟态、声学拟态和光学拟态等,最常见的是形态和颜色的同时模拟(如图2、3、9、10)。

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使自身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mimicry),或称为生物学拟态。拟态现象广泛存在生物界,不仅局限于动物,植物也可以通过这种模拟获益。

保护色的形成,对于动物来说有利于自身的安全、取食和生存;对于植物来说可抵御天敌的捕食。典型的模拟系统通常是由拟态者、模拟对象和受骗者三个角色构成。

从化石昆虫研究拟态起源。早期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不以昆虫为食,猎物通过个体变大防止被捕食,但随着地球大气圈含氧量的下跌以及以昆虫为食的大型脊椎动物出现,以前的大个体生物难藏匿,易被捕食者发现,不易适应环境改变,逐渐被淘汰,昆虫个体呈趋小演化。躯体变小的缺点就是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变小,但身体的精细程度和环境适应力却明显提高,拟态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策略,在昆虫中广泛而普遍的出现。

牛洋等人研究表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可以表现出局部适应的格局。此外,利用伪装效果和选择强度(以取食强度衡量)的群体间变异,他们还发现了二者之间的相关趋势,即选择强度越高,伪装效果越好。

“点彩法”调配多样叶色。植物只需三种基本“颜料”以不同比例混合、排列,就可以调配出看似复杂多样的叶色。这些颜料分别是叶绿素、花青素以及不含任何色素的空腔。这很类似印象派画家的点彩技法或现代彩色印刷技术——只需少数原色的不同排列组合就能创造出万千色彩

注:文中图片均由西南山地签约摄影师本人拍摄,如进行商用或收藏,请登录西南山地自然影像库www.swild.cn进行购买。致谢:沈成和牛洋老师对本文的指导。

参考文献:

浅谈植物中的拟态。李庆杰,朱晓林。

昆虫拟态的历史发展。张霄等。

“找找看”,还在继续。牛洋。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