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
斑翅山鹑

 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形态与灰山鹑相似,区别在于雄鸟胸部的马蹄斑呈黑褐色,喉部的羽毛延长呈胡须状。虹膜暗褐色,喙铅褐色,脚近黄色。参考《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


了解更多>>
高黎贡鼠兔

高黎贡鼠兔Ochotona gaoligongensis,头和颈部鲜明的赤褐棕色;背面暗淡的赤褐黑色,耳背黑色。头骨外形平,腭门齿孔呈提琴形,额骨前端没有空间,鼻骨后部长而宽,听泡大。参考《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了解更多>>
鼬獾

鼬獾Melogale moschata,比真正的獾类小,更纤细,但比鼬类更粗壮。四肢短,鼻吻长,无分开上唇的人中。前后足均具5趾,爪长,不能收缩。面部颜色基本为深色(浅灰色或浅褐色),但颊部有大的淡黄色斑块,眼之间有白斑。白色面部颜色有很大的变化,两颊均有小的黑色斑点,从耳间的头顶到肩部有一苍白色条纹纵贯,然后逐渐变细,至背中部时消失。


了解更多>>
小鼷鹿

小鼷鹿Tragulus javanicus,小型的鹿,两性均无角而有长而弯曲的犬齿,这反映了鹿类雄性动物的普遍趋势:或有角或有发达的犬齿。一般毛色红褐,在喉下有3条特有的白色条带,在下颏相交构成一个优雅的T形,腹面黄白色,脚印和粪便比中国其他有蹄类小。参考《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了解更多>>
白喉姬鹟

白喉姬鹟Anthipes monileger,雌雄羽色相近,上体灰橄榄褐色,两翼和尾部偏棕色,脸颊灰色,眼先具白色细眉纹,颏、喉白色,下颊和上胸具黑色边缘而形成黑色下颊纹和胸前横纹。下腹灰褐色,两胁染皮黄色,下腹中央染白色。虹膜黑色,喙角质黑色,脚粉色。参考《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


了解更多>>
绿嘴地鹃

绿嘴地鹃Phaenicophaeus tristis 尾特长,眼周有红色裸皮,缘以白色羽毛,头至上背灰色,下体褐灰色,背、翼及尾深绿色,有光泽,尾羽端白色。喉及胸具箭状羽毛,端浅色。虹膜褐色,喙绿色,脚灰绿色。参考《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


了解更多>>
黑顶噪鹛

黑顶噪鹛Trochalopteron affine,体长约26cm。头黑色,颈侧和耳后具白色斑,眼后具一小块白色三角斑,下颊具椭圆形白色斑,体羽橄榄褐色,具褐色羽缘而形成通体的鳞状纹,两翼飞羽橄榄黄色而具灰白色端斑,尾羽基部栗红色,具灰白色端斑,臀羽栗红色。虹膜黑色,喙角质黑色,脚粉褐色。

参考自《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


了解更多>>
粗皮姬蛙

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雄蛙体长20~25mm,雌蛙体长21~25mm,背面皮肤粗糙,满布疣粒:背中线上的疣粒较细长,太多排列成行,背两侧的较大而圆;四肢背面也有疣粒;枕部有肤沟,向两侧斜达口角后绕至腹面,在咽喉部相连形成咽褶;股基部后方圆疣较多。腹面皮肤光滑。 生活时身体及四肢背面为灰色或灰棕色,背上许多疣粒上有红色小点。背部中央有镶黄边的黑酱色大花斑,此花斑起自上眼睑内侧,向后延伸至躯干中央汇成宽窄相间的主干;在背后端,主干向两侧分叉,形成“∧”形的深色花斑,斜向胯部,恰与后肢贴体时的股部背面黑酱色横纹相吻合;颞部肤沟色浅;从眼后沿体侧至胯部有3-4块黑斑,其中以肩上方的一个最大;四肢背面均有黑横纹。咽喉部有小黑点,雄蛙的尤为密集;腹部及四肢腹面白色。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