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型鸡类,体长28~32cm,大小和竹鸡相似。雄鸟上体以暗绿色为主,具较宽的黑色横斑和不规则的细纹;前额白色,头顶棕栗色,后颈及颈侧赭橙色,具黑色纵纹;眉纹黑色,耳羽栗色。喉白色,上喉具黑色纵纹;胸和两胁灰色,具栗色胸带,下胸和腹白色;尾茶绿色,具4~5道黑色横斑。雌鸟头顶、枕和上体橄榄褐色,上体具黑色横斑;喉上部淡黄色,具椭圆形黑斑,下部淡储褐色,胸棕灰色,腹白色,两胁灰色,具锈栗色羽缘。虹膜灰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赭褐色,爪黄褐色。主要以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为食,也吃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繁殖期4~6月。
缅北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kaulbacki,中国特有种。吻极窄,左右鼻间鳞相接,左右眶上鳞相隔7~9枚小鳞,每侧鼻间鳞与眶上鳞之间相隔3枚小鳞。眼较小,瞳孔直立椭圆形。颊鳞1,颞区鳞片平滑。上唇鳞8,均不入眶,第2枚高,入窝构成窝前鳞,窝前鳞与鼻鳞间有2枚小鳞相隔;第3枚较高,在眼正下方,与眼间有2枚小鳞相隔;第4枚最大;第5~8枚均较低。下唇鳞左13右12枚,第1对较宽而长,在颏鳞之后相接;前2对下唇鳞接第1对颔片,其后有两对较短而窄的颔片;再后还有3对小鳞相对排列,其后到第1腹鳞之间有5枚逐渐横向增宽的鳞片,它们及前述颔片与两侧下唇鳞之间相隔2~7列小鳞。背鳞25~25~18行段D1平滑,D2~5弱棱,其余棱强;腹鳞212;肛鳞完整;尾下鳞82/82+1。通身暗绿色,正背有一列暗褐色粗大逗点状斑,两侧还各有一行较小点斑;腹面有灰、白间杂的斑块头背色黑,有略呈“人”字形浅色细线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