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鸦雀Paradoxornis atrosuperciliaris,小型鸟类,体长14~15cm。嘴短而粗厚、似鹦鹉嘴、淡灰色而且白端,头顶至后颈辉栗色,头侧稍淡,具淡色眼圈和短的黑色眉纹。背棕橄榄褐色,下体乳黄色。虹膜红褐色。嘴淡灰色而具白端,跗蹠淡蓝灰色,爪灰白色。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
古铜色卷尾Dicrurus aeneus,外形和羽色与黑卷尾相似,但体型稍小,体长21~24cm。通体黑色具有紫蓝色或蓝绿色金属光泽。尾叉状,外侧尾羽末端稍向上卷曲。虹膜黑褐色至红褐色,嘴、脚黑色。繁殖期4~6月,营巢于山脚平原至海拔2000m左右的山地森林中,巢多置于树水平枝杈上,距地高3~12m。巢呈杯状,主要由草茎、草根等材料构成。主要以昆虫为食。
赤红山椒鸟Pericrocotus flammeus,外形和长尾山椒鸟相似,体长18~22cm。雄鸟头部和背亮黑色,腰、 尾上覆羽和下体朱红色,翅黑色具一大一小的两道朱红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红色。雌鸟额、头顶前部、颊、耳羽和整个下体均为黄色,腰和尾上覆羽亦为黄色。翅和尾颜色与雄鸟大致相似,但其上的红色由黄色取代。虹膜红褐色或棕色,嘴、脚黑色。主要以昆虫为食。
沼泽大尾莺Megalurus palustris,中型鸟类,体长25~29cm。上体浅栗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纵纹,眉纹白色。下体乳白色,胸和尾下覆羽具少许窄的黑褐色纵纹,两胁沾棕。虹膜雄鸟红棕色或淡褐色、雌鸟黄灰色,上嘴暗角褐色,下嘴肉色或角黄色,脚角黄色或粉红肉色。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繁殖期5~7月。主要营巢于杂草丛或灌丛中,巢呈球形,多由枯草构成,有的掺杂一些竹叶。
蚁鴷Jynx torquilla,小型鸟类,体长16~19cm.上体银灰色或淡灰色,具黑色虫囊状斑,两翅和尾锈色,具有黑色和灰色横斑和斑点,下体皮黄白色,具窄的暗色横斑。嘴直,细小而弱。尾较软,末端圆形,颜色为大理石银灰色或褐灰色,具3~4道黑色横斑。虹膜黄褐色,嘴、脚铅灰色。主要以蚂蚁、蚂蚁卵和蛹为食,也吃一些小甲虫。繁殖期5~7月,4月末即已成对。营巢于树洞或啄木鸟废弃洞中,也在腐朽的树木和树桩上的自然洞穴中营巢,甚至在建筑物墙壁和空心水泥电柱顶端营巢。
小盘尾Dicrurus remifer,中型鸟类,体长26cm左右,如果加上延长的尾羽,体长可达46~58cm。通体黑色,上体和胸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前额具天鹅绒状短簇羽,最外侧一对尾羽羽轴特别延长,仅末端有羽片,形成匙状,形态极为特别。虹膜血红色,嘴、脚黑色。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是飞行性昆虫。繁殖期4~6月。营巢于乔木侧枝上,巢呈浅杯状,主要由枯草、藤条、蛛丝等材料构成。
和平鸟Irena puella,中型鸟类,体长24~28cm。眼红色,嘴、脚黑色。雄鸟从头顶到尾上覆羽等整个上体辉蓝色具紫色光泽,其余体羽黑色。雌鸟通体铜蓝色,仅飞羽黑褐色。虹膜红色或橙红色或黄色或橙黄色。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高的灌木或小树枝杈上。距地高2~6m。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粗糙,主要用细枝、草茎、根和苔藓等材料构成,内放有细软的须根和细草。
冠鱼狗Ceryle lugubris,中型鸟类,体长37~43cm。头顶具长的黑白色冠羽,上体主要为黑色具白色横斑和斑点;后颈有一宽的白色领环,向两侧斜伸至下嘴基部;尾黑色,具白色横斑。下体白色,具一宽的白色胸带,两胁和腹侧具黑色横斑。虹膜暗褐色,嘴角黑色,口裂和嘴尖黄白色,跗蹠和趾橄榄铅色。主要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吃食时先从头部开始慢慢吞食。繁殖期2~8月,多数在5~6月繁殖。常在山区溪流、河流和水潭岸边陡岩和峭壁上打洞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