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纲
脆蛇蜥

脆蛇蜥Ophisaurus harti,本种与相近种细脆蛇极为相似,两种主要区别是:本种体较为粗壮;鼻鳞与单枚的前额鳞间有2枚小鳞片;体侧纵沟间背鳞16-18行;尾长不超过头体长的15倍。形态体型与细脆蛇极为相似,但体较粗壮。体全长19♂♂为470 (155十315) -665 (265+ 390) mm. 13♀♀为493 (188 +305)-648 (286 + 362) mm。无四肢。体侧自颈后至肛侧各有纵沟一条。头长大于头宽,头宽大于头高;眼径约为长的一半;鼻鳞与单枚的前额鳞之间仅有2枚小鳞片;上唇鳞9-12枚,多为10枚,下唇鳞8-11枚,多为9枚。体侧纵沟间背鳞16-18纵行,中央10-12行鳞大而起棱,前后棱相连续成为清晰的纵脊,这些纵脊自颈后一直延伸至尾末端;体侧纵沟部位背鳞数为85-110枚,平均98.1枚;腹鳞光滑,体侧两纵沟间腹鳞数均为10行。尾长一般不超过头体长的1.5倍,有的仅达1.0倍,雄体尾长平均341.8mm,雌体平均302.4mm。尾部鳞片均起棱。雄体头体长平均201.9mm,雌体头体长平均216.7mm。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闪鳞蛇

闪鳞蛇Xenopeltis unicolor,体形及色斑与海南闪鳞蛇相似。眶后鳞2枚;上唇鳞8, 3-2-3式;下唇鳞1雄8枚,4雌均为7枚。腹鳞1雄183,雌性(n=8) 185-193,平均189.5;尾下鳞l雄27对,雌性(n=8) 26-28,平均27.3对。其余鳞被与海南闪鳞蛇同。上颌齿35-45枚。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若尔盖蝮

若尔盖蝮Gloydius angusticeps,成体体长一般不超过60公分。体背多呈灰褐色;背部4~6排黑褐色的斑点或连续的X纹。与高原蝮外观相似,但头窄而长。顶鳞上有一对圆形斑点;枕部有一对弓形条纹延伸至颈部。上唇鳞7,少数6;下唇棱10,少数8或9;吻棱不明显;体中段背鳞多为21行,部分19行;腹鳞148~175;尾下鳞31~42。

参考资料:Shi J, Yang D, Zhang W, et al. A New Species of the Gloydius strauchi Complex (Crotalinae: Viperidae: Serpentes) from Qinghai, Sichuan, and Gansu, China[J]. Russi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2018, 25(2): 126-138.


了解更多>>
乌华游蛇

乌华游蛇Sinonatrix percarinata,体形中等的水栖无毒蛇,躯体尾部暗橄榄绿,体侧橘红,有明显的黑褐环纹,通身有28~40+10~20个,背面由于基本色调较深,环纹模糊不清,体侧清晰可数,一般均呈“Y”形;腹面灰白色,有体侧的黑褐环纹延伸到腹中线交错排列。随年龄增长,体侧橘红色渐不鲜明,黑褐环纹亦渐模糊,腹面环纹几不显。年长个体背面和体侧瓦灰色,腹面白色,环纹全不显。尾下鳞边缘色黑,构成尾腹面双行网格及左右尾下鳞沟交错而成的中央黑色折线纹。头背橄榄灰色,上唇鳞色稍浅淡,鳞沟色较深;头腹面灰白色。

参考自赵尔宓《中国蛇类》


了解更多>>
南亚岩蜥

南亚岩蜥Laudakia tuberculata,成年雄性头体长122mm,再生尾长75mm,次成体头体长78mm,尾长146mm。躯体平扁,头略呈三角形,头长为头宽的1.4-1.5倍。鼻孔略近圆形,位于吻端两侧吻棱处,开口向外侧;眼大小适中,瞳孔圆形;鼓膜较大,略近圆形,鼓径略小于眼径,位于表面,可透见其下方的耳柱骨。吻鳞宽而低,其高度相当于相邻上唇鳞与其上方一枚小鳞之和;头背鳞片大小不一,吻背与额顶部鳞片略大,多隆起而平滑,眶背者较细小,枕部鳞片起棱显著。头侧鼻鳞梨形较大,斜位于吻端两侧,窄端在前下方与吻鳞上角相切,鼻孔位于鼻鳞膨大的后部,上鼻鳞2枚;上睫脊发达,脊缘尖锐,翘向上外方;上下眼睑被鳞,眼下有一行起棱的较大鳞片排成弧形,此行鳞片与上唇鳞之间相隔3-4行具弱棱的或平滑的窄长小鳞;眼与鼓膜间上部鳞片较大而具棱,下部为粒鳞;鼓膜上缘及前缘具若干尖出的低矮刺鳞排成半圆形;领角及颈侧有若干成丛的低矮刺鳞。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拉萨岩蜥

拉萨岩蜥Laudakia sacra,全长雄性(132+222)mm(西藏拉萨),雌性(120 + 181)mm(西藏林芝)。身体壮实,背腹扁平。头略呈三角形,头长大于头宽;鼻孔较大,卵圆形,位于靠近吻端的两侧,恰在吻棱下方或跨棱上;眼大小适中,瞳孔圆形;鼓膜较大,圆形,几与眼径等大,位于表面,可透见其下方的耳柱骨。吻鳞宽大于高,其上缘凸出呈弧形;头背鳞片大小不一,吻背与枕背的鳞片较大且隆起或起棱,眶背中央者较大而平滑,颌角与颈侧有成短行或成丛的锥鳞。顶眼不明显,呈一小白点。头侧鼻鳞卵圆形,前端较窄,与吻鳞及第一上唇鳞相切,鼻孔位于鼻鳞中央,开口向外侧;鼻鳞后端与上睫脊相隔2枚小鳞,上睫脊显著且略上翘,其前端超过眼前角与鼻孔间距的中点甚多;上下眼睑被覆小鳞,眼睑游离缘鳞略呈锯齿状,眼下方有一行弧形排列的起棱鳞片,此行鳞片与上唇鳞之间相隔2行小鳞;眼后颞部鳞片较大且具棱;鼓膜上缘有一行较大棱鳞,与其上方相邻的颞部鳞片几等大,鼓膜前缘下角有2枚锥鳞。上下唇鳞每侧均为8-11枚,以9-10枚为多。颏鳞倒三角形,为头腹最显著大鳞;与下唇鳞平行有2行窄长鳞片,向内侧鳞片渐小,过渡到颔部中央细小而隆起的鳞片。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若尔盖锦蛇

若尔盖锦蛇Elaphe zoigeensis,中等体型的无毒蛇。头背有红褐色或深褐色“M”状斑纹,分布在眶上鳞及相邻的额鳞后部。眶前鳞3枚。体背有4条平行的纵斑从颈延伸到泄殖肛孔。每块斑通常包含一整片背鳞,斑块红棕色,边缘为深褐色。每条纵斑的斑块大小和形状相似,被1至2片淡红棕色的背鳞较规则地分隔。

参考资料:Huang S, Ding L, Burbrink FT(2012) A new species of Elaphe (Squamata: Colubridae) from Zoige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3, 38–45.


了解更多>>
棕黑腹链蛇

棕黑腹链蛇Amphiesma sauteri,雄性全长(372+114) mm,雌性(461+134) mm。头背黑褐色,顶鳞沟两侧没有成对浅色小点斑或有不明显点斑;前4-5枚上唇鳞白色,后缘黑褐色;口角处镶黑边的浅色圆点或有或无,其位置亦或前或后,枕斑或大或小,甚不一致;头腹面灰白色,下唇鳞部分鳞沟黑褐色。躯干及尾背面黑褐色,隐约可见碎黑斑;两侧相当于D4-D6鳞行,前后每隔2-3枚鳞,有一镶黑边的浅色短横斑(或呈二并列小点),前后缀连成纵行点线,此行点线在躯干前段较明显,有的标本完全看不出点线。腹鳞及尾下鳞两外侧黑褐色,近外侧各有一黑色点斑,前后缀连成链纹,始自颈侧,后延至尾末端;左右链纹间灰白色。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