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鸟科
鹩哥

鹩哥 Gracula religiosa,通体黑色而泛蓝紫色光泽,头后部两侧具标志性的大块鲜黄色裸皮和肉垂而不同于其他八哥。初级飞羽基部白色而形成明显的块状翼斑。虹膜黑褐色而具浅色眼圈,喙橘红色而尖端黄色,脚鲜黄色。参考《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


了解更多>>
林八哥

林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英文名Great Myna。通体黑色,前额具长而蓬松的簇状羽冠,两翼基部白色而形成块状翼斑,尾羽尖端白色,尾下覆羽白色。似八哥但喙偏红色,羽簇明显为长,尾下覆羽纯白色,尾羽白色区域较大。虹膜暗红色,喙牙黄色至橘黄色,脚暗橘黄色。


了解更多>>
红嘴椋鸟

红嘴椋鸟Acridotheres burmannicus,英文名Vinous-breasted Starling。透白色,具黑色贯眼纹状裸皮,上体黑褐色,两翼初级飞羽基部白色,腰羽白色,尾黑褐色而末端白色,胸腹浅酒红色,两胁染黑褐色,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似黑领椋鸟但裸皮不为黄色且喙红色。虹膜黄白色,喙红色而基部黑色,脚橙黄色。


了解更多>>
斑椋鸟

       斑椋鸟Sturnus contra,外形和大小与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1~24cm。整个头、颈、颏、喉和上胸黑色,前额和头侧白色,眼周裸皮橙黄色。背、肩、两翅和尾黑褐色,腰和其余下体白色,翅上具白色翼斑。嘴黄色,基部橙红色,脚黄色。虹膜白色至黄色,眼周裸皮橙黄色,嘴基部橙红色、端部白色或黄色,脚黄色。主要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蟋蟀、甲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4~7月。


了解更多>>
丝光椋鸟

丝光椋鸟Stumus sericeus,我国特有鸟种,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cm。嘴朱红色,脚橙黄色。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其他同雄鸟。虹膜黑色,嘴朱红色,尖端黑色,脚桔黄色。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食地老虎、甲虫、蝗虫等农林业害虫。也吃桑葚、榕果等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洞和屋顶洞穴中。


了解更多>>
灰头椋鸟

       灰头椋鸟Sturnus malabaricus,中小型鸟类,体长17~20cm。嘴橙黄色,脚淡棕色,上体灰色沾棕,头顶、枕、头侧珠灰色具白色羽轴纹。飞羽黑色。尾上覆羽灰棕色,中央尾羽银灰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栗色。下体近白色。喉、胸具白色羽干纹。虹膜白色或灰白色,嘴尖端橙黄色,基部蓝色,脚橄榄黄色或黄褐色。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洞中。


了解更多>>
灰椋鸟

       灰椋鸟Stumus cineraceus,体型较北椋鸟稍大,体长20~24cm。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下体颏白色,喉、胸、上腹和两胁暗灰褐色,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仅前额杂有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褐色。颏、喉淡棕灰色,上胸黑褐色具棕褐色羽干纹。虹膜褐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跗跛和趾橙黄色。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期5~7月。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也在水泥电柱顶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营巢。 


了解更多>>
白领八哥

白领八哥Acridotheres albocinctus,外形、大小和林八哥相似,体长22~25cm。整个头黑色而具蓝色金属光泽,后颈黑色具白色细纹与颈侧浅棕白色斑形成白领。上体黑褐色,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白色翅斑,飞翔时明显可见。尾黑色具白色端斑。下体黑灰色,下腹中央和尾下覆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嘴和脚黄色。虹膜黄色、黄白色、蓝白色至淡蓝色。主要以蝗虫、蚱蜢、金龟子、蝼蛄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蛙类、蜥蜴等脊椎动物。以及谷粒、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4~7月。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