蝰科
阿拉善蝮

阿拉善蝮Gloydius cognatus,头略呈狭长的三角形,与颈部区分明显。雌雄个体的色斑大致相同:头部灰褐色;体背浅黄色或灰白色,斑纹较浅或具深褐色规则的马蹄形斑,从颈部依次排列至尾尖;腹面乳白色、沙黄色或青灰色,密布黑点;尾尖末端腹面略呈淡黄绿色。眼后黑色眉纹较宽,眉纹上下缘有明显乳白色细条纹。


了解更多>>
若尔盖蝮

若尔盖蝮Gloydius angusticeps,成体体长一般不超过60公分。体背多呈灰褐色;背部4~6排黑褐色的斑点或连续的X纹。与高原蝮外观相似,但头窄而长。顶鳞上有一对圆形斑点;枕部有一对弓形条纹延伸至颈部。上唇鳞7,少数6;下唇棱10,少数8或9;吻棱不明显;体中段背鳞多为21行,部分19行;腹鳞148~175;尾下鳞31~42。

参考资料:Shi J, Yang D, Zhang W, et al. A New Species of the Gloydius strauchi Complex (Crotalinae: Viperidae: Serpentes) from Qinghai, Sichuan, and Gansu, China[J]. Russi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2018, 25(2): 126-138.


了解更多>>
山烙铁头

山烙铁头Ovophis monticola, 头较短而宽,略呈三角形,吻棱不显,蛇体较粗壮,尾短。最大全长雄性(445+98)mm,雌性(620+110)mm。背面棕褐色,正背面有两行略成方形的深棕色或黑褐色较大斑块,彼此交错排列,有的地方左右或前后相连;两侧各有两行稍小的深棕色或黑褐色斑块,外侧者较显著,内侧者有时分散为较小的不规则的斑点。腹面带白色,散有棕褐色细点,在每一腹鳞上往往集结成若干粗大斑块,各腹鳞的这类斑块前后交织成网纹。头背及头侧黑褐色,但上唇缘、吻端、吻棱经眼上方向后达颌角为浅褐色;头腹浅褐色,散有不等的深棕色细点。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头较窄长,三角形,吻棱明显;蛇体较长;尾较长而末端较细,有缠绕性。最大全长雄性(906+218)mm,雌性(998+282)mm。背面棕褐色到红褐色,正背有一行镶浅黄色边的粗大逗点状暗紫色斑,斑周缘色较深,中心色略浅,这些斑点在有的地方前后连续,形成波状脊纹。体侧尚各有一行暗紫色斑块。腹面浅褐色,每一腹鳞有由深棕色细点组成的斑块若干,整体上交织成深浅错综的网纹。头背棕褐,有一略呈“∧”形的暗褐色斑,眼后到颈侧有一暗褐色纵线纹,唇缘色稍浅;头腹浅褐色,有的散以深综色细点。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红斑高山蝮

红斑高山蝮Gloydius rubromaculatus,2016-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沈阳师范大学等单位,对青海三江源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进行考察工作,在通天河流域发现一种高原蝮蛇,经传统形态学比较、头骨CT三维重构和分子系统发育等多重方法研究,发现该蝮蛇系未被描述过的新物种,并依据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将其命名为“红斑高山蝮 Gloydius rubromaculatus Shi, Li and Liu, 2017”。该研究发表于欧洲两栖爬行动物学会(SEH)会刊Amphibia-Reptilia第2017年第4期。 

参考资料:A new moth-preying alpine pit viper species from Qinghai-Tibetan Plateau (Viperidae, Crotalinae)


了解更多>>
白头蝰

白头蝰Azemiops kharini,管牙较短,没有颊窝。头背覆盖以对称之大鳞,背鳞17-17-15行。躯干及尾紫棕色,具朱红色横斑;头背浅褐色,具白色斑纹。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了解更多>>
墨脱竹叶青蛇

       墨脱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medoensis,分布于西藏墨脱,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1979年由赵尔宓订名发表。


了解更多>>
缅北原矛头蝮

缅北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kaulbacki,中国特有种。吻极窄,左右鼻间鳞相接,左右眶上鳞相隔7~9枚小鳞,每侧鼻间鳞与眶上鳞之间相隔3枚小鳞。眼较小,瞳孔直立椭圆形。颊鳞1,颞区鳞片平滑。上唇鳞8,均不入眶,第2枚高,入窝构成窝前鳞,窝前鳞与鼻鳞间有2枚小鳞相隔;第3枚较高,在眼正下方,与眼间有2枚小鳞相隔;第4枚最大;第5~8枚均较低。下唇鳞左13右12枚,第1对较宽而长,在颏鳞之后相接;前2对下唇鳞接第1对颔片,其后有两对较短而窄的颔片;再后还有3对小鳞相对排列,其后到第1腹鳞之间有5枚逐渐横向增宽的鳞片,它们及前述颔片与两侧下唇鳞之间相隔2~7列小鳞。背鳞25~25~18行段D1平滑,D2~5弱棱,其余棱强;腹鳞212;肛鳞完整;尾下鳞82/82+1。通身暗绿色,正背有一列暗褐色粗大逗点状斑,两侧还各有一行较小点斑;腹面有灰、白间杂的斑块头背色黑,有略呈“人”字形浅色细线纹。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