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Tangjia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斑羚

斑羚Naemorhedus goral,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青羊、麻羊、灰包羊。体型较小,平均体长1.0m左右,肩高约500mm。颌下无须,具足腺,无鼠蹊腺。雌雄两性均具角,角长120~150mm,横切面呈圆形,二角由头部向后上方伸展,角尖略微下弯。上体棕褐或灰褐色,喉斑白色或棕白色,整个下体色调基本上与上体相似,但略淡而稍灰,鼠蹊部污白、棕白色,尾黑色。独栖或结小群活动,嗅觉、视觉、听觉都很灵敏;叫声似羊。白天隐蔽于密林和岩洞中休息,晨昏活动,觅食乔、灌木的嫩枝叶、青草、地衣和苔藓等。多在冬季发情,孕期6个月,每胎1仔。


了解更多>>
大熊猫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我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大猫熊、竹熊、白熊、花熊,体形和大小像熊,但头部有脸斑;体毛黑白分明,背毛粗而厚密,腹毛稀少而长;白色的头部耸立一对毛茸茸的黑耳;眼圈黑、大而成“八”字形,吻鼻端亦黑色;躯干白色中穿插黑色环带。四肢黑色,尾毛全白色。取食竹笋和嫩枝、叶,尤其喜食箭竹、木竹和方竹等。也喜食野果和小动物及动物的尸体,食量较大,一天可吃15~20kg竹子。主要于晨昏活动;平时单独活动,无固定的巢穴;发情期夜间上树,发出似犬吠的求偶声,此时也可见小群行动。产仔时有固定的巢穴,一般在枯树洞内或石洞中;幼子出生后40天睁眼,三个月后才能站立,6个月后独立生活。


了解更多>>
毛冠鹿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别名黑麂、乌麂、青麂,外形似赤麂,额顶有一簇黑褐色冠状长毛,故称毛冠鹿。雄性有角,但短小而不分叉,几乎隐于毛丛中;无额腺,但眶下腺特别发达。雌雄鹿的耳背均有一块白斑;体毛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尾背面黑褐到黑色;腹部、鼠蹊部及尾腹面白色。不喜集群,多晨昏活动,白天隐于密林或灌丛中。喜食百合科、虎耳草科、蔷薇科和玄参科植物的嫩枝叶,也食野果和种子。秋冬交配,春夏产仔,每胎1仔。


了解更多>>
藏酋猴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别名藏猕猴、青猴、四川短尾猴、断尾猴、毛面猴、马猴,我国特产猴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较大,体长580~710mm,尾长70~90mm。头大、吻长、有颊囊。雄性脸肉色,眼周白色;雌性脸红色,眼周粉红色;老年个体脸呈灰白色。头顶和颈毛褐色,有棕环;下颏、颊灰褐色,背、腰至尾基、尾背面均为黑褐色;四肢外侧同背色,内侧浅灰色;腹面灰褐色;趾甲黑褐色。昼行性,多姿地面上活动,夜晚在崖壁缝隙或山洞中过夜;群居,小群20~40只,大群多达50~70只;活动时有强壮的“猴王”带领,“猴王”年老体弱后独居生活。食野果、竹笋、树叶、昆虫、蜥蜴、小鸟等,也盗食农作物。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偶有2仔。


了解更多>>
西藏鼠兔

西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别名藏鼠兔,体形中等,体长约150mm;耳短小而圆,耳缘白色;体背面毛色变化较大,但以褐色为基本色调,有一个浅黄色斑。腹部毛色较淡,呈灰黄色;喉部有一浅黄色横带;胸腹部有一条界线不清的浅黄色纵纹;尾背面灰色或土黄色。穴居;以苔藓、野草和野菜为食;昼夜均有活动,雨天也外出觅食。繁殖期大约在4~10月间,每胎1~5仔。


了解更多>>
羚牛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别名扭角羚、牛羚、白羊、竹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大。体形短而粗,体侧披长毛;脸形宽,其吻鼻部裸露,并以一明显的鼻中缝分开,前额和鼻腔显著隆起,尾短隐于长毛中;前额隆起。尾短,四肢强健,前肢特发达,肩高大于臀高,角粗短,脚形特殊,先向上长一小段,突然向外翻转,再向后向内扭转,故名“扭角羚”。被毛短而松,但体侧下方披毛特长。我国分布的四个亚种毛色均不同,秦岭亚种金黄色;四川亚种灰白色,不丹亚种浅棕色,且有一明显的黑色背中线,指名亚种的毛色深褐。羚牛多在夏季集群,为避暑而向高山迁移,食物多种多样,其中以禾本科、百合科、蔷薇科、杜鹃科和伞形科的种类较多。但在食物缺乏的冬季,竹类则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多在6~9月间发情,孕期250~265天,每胎多为1仔。


了解更多>>
赤胸啄木鸟

赤胸啄木鸟Dendrocopos cathpharius,小型鸟类,体长16~19cm。上体黑色,具大块白色翅斑;雄鸟头顶后部枕红色,雌鸟黑色;额、脸、喉和颈侧污白色,颚纹黑色,沿喉侧向下与胸侧黑色相连;胸中部和尾下覆羽红色,其余下体皮黄色,具黑色纵纹。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顶后部和枕为黑色而不为红色,耳覆羽具红色羽缘。虹膜褐色或红色,嘴淡铅色,脚和趾暗铅色或绿褐色,爪角褐色。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繁殖期4~5月,营巢于海拔1200m以上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

参考自《中国鸟类志》。


了解更多>>
冠鱼狗

冠鱼狗Ceryle lugubris,中型鸟类,体长37~43cm。头顶具长的黑白色冠羽,上体主要为黑色具白色横斑和斑点;后颈有一宽的白色领环,向两侧斜伸至下嘴基部;尾黑色,具白色横斑。下体白色,具一宽的白色胸带,两胁和腹侧具黑色横斑。虹膜暗褐色,嘴角黑色,口裂和嘴尖黄白色,跗蹠和趾橄榄铅色。主要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吃食时先从头部开始慢慢吞食。繁殖期2~8月,多数在5~6月繁殖。常在山区溪流、河流和水潭岸边陡岩和峭壁上打洞为巢。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