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蓝地鸲(白尾斑地鸲)Cinclidium leucurum,小型鸟类,体长15~18cm。雄鸟通体蓝黑色。前额、眉纹和两肩辉钴蓝色,下颈两侧隐约可见白斑,除中央和外侧各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基部具白色,在黑色的尾部形成左右各一块白斑,极为醒目。雌鸟通体橄榄黄褐色,上体较暗,两翅黑褐色具淡棕色羽缘,眼周皮黄色,腹中部浅灰白色,尾具白斑。虹膜暗褐色,嘴、脚雄鸟黑色,雌鸟黑褐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秋冬季节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
白眉林鸲Tarsiger indicus,小型鸟类,体长14~15cm。雄鸟上体灰蓝色(台湾亚种额与头顶石板黑色而沾黄橄榄色)具长而显著的白色眉纹,下体橙棕色或橄榄黄色(台湾亚种)。雌鸟上体橄榄褐色具显著的白色眉纹,下体淡黄褐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角褐色。主要以昆虫为食。殖期5~7月,营巢于山地针叶林中。
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小型鸟类,体长9~llcm。上体绿色,眼周有一白色眼圈极为醒目。下体白色,颏、喉和尾下覆羽淡黄色。雌雄鸟羽色相似,虹膜红褐或橙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稍淡,脚暗铅色或灰黑色。主要以昆虫为食。繁殖期4~7月,有的早在3月即开始营巢。
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中型水鸟,体长41~46cm。嘴、脚深红色。夏羽头暗褐色,在靠颈部具黑色羽缘,形成黑色领圈。肩、背淡灰色,腰、尾和下体白色。外侧两枚初级飞羽黑色,末端具显著的白色翼镜斑。其余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具黑色端斑,飞翔时极明显。冬羽头、颈白色,眼后具一黑色暗斑,其余和夏羽相似。主要以鱼、虾、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繁殖期6~7月。
灰雁Anser anser,大型雁类,体长70~90cm,体重2.5~4kg,体大而肥胖。嘴、脚肉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污白色,在我国雁类中体色最淡。野外容易识别。虹膜褐色,跗蹠亦为肉色。主要在白天觅食,夜间休息。常成家族群或由数个家族组成的小群在一起觅食。繁殖期为4~6月,一般2~3龄性成熟。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筑巢。
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小型鸟类,体长12~15cm。头顶至背黄橄榄绿色,眼先和头侧黑褐色,眉纹金橙黄色。肩、翅上小覆羽、腰、尾上覆羽和整个下体概为金橙黄色,两翅黑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橙黄色具黑色端斑。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虹膜褐色或黑褐色,嘴暗角褐色,下嘴黄色,脚肉褐色或肉色。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岸边、崖壁、树根或石头下面的洞中。
草原雕Aquila rapax,大型猛禽,体长70~82cm。体色变化较大,成鸟通体土褐色,尾上覆羽棕白色,尾黑褐色,具不明显的淡色横斑和淡色端斑。幼体色较淡,翅大覆羽和次级覆羽具棕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两道明显的淡色横斑,翼下亦有一宽阔的斑色横带,通常到性成熟时才消失,尾上覆羽亦有一显著的半月形白斑,飞翔时极为醒目。主要栖息于草原和荒漠地区,野外易识别。草原雕主要以各种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动物尸体和腐尸。繁殖期为4~6月。
噪大苇莺Acrocephalus stentoreus,小型鸟类,体长17~19cm。上体橄榄棕褐色,眉纹淡黄白色,飞羽和尾羽暗褐色,羽缘淡棕色。下体棕白色,喉、胸具纤细的暗色纵纹。尾下覆羽皮黄色。虹膜橄榄褐色或沙褐色,上嘴褐色或灰褐色,下嘴棕白色,嘴缘蜡黄色,脚暗灰色。噪大苇莺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小蛙、甲壳类等其他无脊椎动物。繁殖期5~8月,营巢于水域或水域附近的芦苇丛或水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