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 Qinghai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胡兀鹫

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也名胡秃鹫,雄鸟体长95~125厘米,雌鸟体长100~130厘米,翼展约235至280厘米,它们的体重约5至7公斤。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头灰白色,有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的须状羽相连。后头、颈、胸和上腹红褐色,后头和前胸上有黑色斑点。体型一般是雌鸟比雄鸟稍大。虹膜淡色到血红色 (外圈巩膜血红色),嘴角褐色,尖端黑色,脚铅灰色。主要以大型动物尸体为食,特别喜欢新鲜尸体和骨头,也吃陈腐了的旧的尸体。有时也猎取水禽、受伤的雉鸡、鹑类和野兔等小型动物。繁殖期2~5月。


了解更多>>
西藏毛腿沙鸡

西藏毛腿沙鸡Syrrhaples tibetanus,中型鸟类,体长37~45cm。体羽主要为沙皮黄色。喉和头侧橙黄色。头顶、背和胸淡皮黄色或灰白色,具细密的黑色横斑。下胸和腹污白色。尾棕色,具黑色横斑和白色尖端。雌鸟似雄鸟,但颏、喉近白色。胸布满暗褐色横斑。上体、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亦被黑褐色横斑,以背部横斑较粗,往后逐渐变细。中央尾羽较雄鸟延长少。虹膜褐色,嘴灰蓝色,爪暗褐色。主要以青草、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为食,也吃部分昆虫。主要在地上觅食。繁殖期5~8月。


了解更多>>
鸲岩鹨

       鸲岩鹨Prunella rubeculoides,小型鸟类,体长15~17cm。头灰棕色,背、肩、腰棕褐色具黑色纵纹, 两翅褐色,翅上有白色翅斑。颏、喉沙褐或灰色,胸锈棕色,在喉胸之间有一不明显的黑色颈圈,其余下体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蹠肉褐色。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草子、植物果实、种子和农作 物,如青稞、油菜子等。繁殖期5~7月。


了解更多>>
褐毛垂头菊

褐毛垂头菊Cremanthodium brunneopiloesum,多年生草本,全株灰绿色或蓝绿色。根肉质,粗壮,多数。茎单生,直立,高达1米,最上部被白色或上半部白色,下半部褐色有节长柔毛(在果期均变成褐色),下部光滑,基部直径达1.5厘米,被厚密的枯叶柄包围。丛生叶多达7枚,与茎下部叶均具宽柄,柄长6-15厘米,宽1.5-2.5厘米,光滑,基部具宽鞘,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6-40厘米,宽2-8厘米,先端急尖,全缘或有骨质小齿,基部楔形,下延成柄,上面光滑,下面至少在脉上有点状柔毛,叶脉羽状平行或平行;茎中上部叶4-5,向上渐小,狭椭圆形,基部具鞘;最上部茎生叶苞叶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头状花序辐射状,下垂,1-13,通常排列成总状花序,偶有单生,花序梗长1-9厘米,被褐色有节长柔毛;总苞半球形,长1.2-1.6厘米,宽1.5-2.5厘米,被密的褐色有节长柔毛,基部具披针形至线形、草质的小苞片,总苞片10-16,2层,披针形或长圆形,宽3-5毫米,先端长渐尖,内层具褐色膜质边缘。舌状花黄色,舌片线状披针形,长2.5-6厘米,宽2-5毫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膜质近透明,管部长5-7毫米;管状花多数,褐黄色,长8-10毫米,管部长约2 毫米,檐部狭筒形,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圆柱形,长约6毫米,光滑。花果期6-9月。


了解更多>>
红胸朱雀

红胸朱雀Carpodacus puniceus,中型鸟类,体长19~22cm。雄鸟额红色,眉纹金黄色,头顶、背、肩和翅上覆羽褐灰色,背、肩具不明显的暗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玫瑰红色,两翅和尾暗褐色。颊、喉、胸赤红色具白色羽于纹,其余下体淡灰褐色具暗色纵纹。雌鸟通体灰褐色,下体较淡,近皮黄白色,上下体均具暗褐色纵纹。虹膜褐色,嘴暗褐或角褐色,下嘴色淡、呈褐黄色,跗蹠黑褐色或褐色。主要以草子、花、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少量昆虫。繁殖期6~8月。营巢于黑刺灌丛或蔷薇丛中。


了解更多>>
黑头䴓

黑头䴓Sitta villosa,小型鸟类,体长10~12cm,头顶黑色,上体石板灰蓝色具白色或皮黄色眉纹和污黑色贯眼纹。下体灰棕色或棕黄色。体侧无栗色。雌鸟头顶黑褐色或暗灰褐色,眉纹污白色,上体较雄鸟稍淡,下体亦较雄鸟淡,为淡棕黄色。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铅黑色,下嘴基部石板灰色,脚铅褐色。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在胃内发现有植物碎片。繁殖期5~7月,在南部和低海拔山区,繁殖稍早,有的在4月中下旬即已开始配对产卵。


了解更多>>
大石鸡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我国特产鸟类。中型鸡类,体长32~45cm。外形像石鸡和嘎嘎鸡,但体型较大,围绕喉的黑边外层还有一层栗褐色边。通体深灰砂色,眼先黑色,额部前缘黑色与眼先黑色并在一起,并向后延伸至眼上缘,往后与围绕喉的黑圈相连。围绕颊额喉的项圈分为内外两层,内层黑色,外层栗褐色,但不十分完整,大部分断开,两肋横斑较多,达18余条。成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花、果实、种子、叶子、根茎和嫩芽等。动物性食物很少,主要为各类昆虫。繁殖期4~6月。通常在3月末即开始发情和配对。


了解更多>>
白喉石鵖

       白喉石鵖Saxicola insignis,小型鸟类,体长14~15cm。雄鸟上体黑色具大型白色翅斑,尾上覆羽白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锈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翅具两道宽阔的棕褐色横斑,下体锈棕色,喉和胸较暗。幼鸟和雌鸟羽色相似但具淡色羽缘,头顶和翕具淡色纵纹。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5~8月。常成对或小群在一起繁殖。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