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果薹草Carex baccans,根状茎木质。秆密丛生,直立而粗壮,高80-150厘米,粗5-6毫米,三棱形,无毛,中部以下生叶。叶基生和秆生,长于秆,平张,宽8-12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基部具红褐色、分裂成网状的宿存叶鞘。苞片叶状,长于花序,基部具长鞘。圆锥花序复出,长10-35厘米;支圆锥花序3-8个,单生,轮廓为长圆形,长5-6厘米,宽3-4厘米,下部的1-3个疏远,其余的甚接近。小苞片鳞片状,披针形,长3.5-4毫米,革质,仅基部1个具短鞘,其余无鞘,顶端具芒;支花序柄坚挺,基部的1个长12-14厘米,上部的渐短,通常不伸出苞鞘之外;花序轴钝三棱柱形,几无毛;小穗多数,全部从内无花的囊状枝先出叶中生出,圆柱形,长3-6厘米,两性,雄雌顺序;雄花部分纤细,具少数花,长为雌花部分的1/2或1/3;雌花部分具多数密生的花。雄花鳞片宽卵形,长2-2.5毫米,顶端具芒,膜质,栗褐色;雌花鳞片宽卵形,长2-2.5毫米,顶端具长芒,纸质,紫褐色或栗褐色,仅具1条绿色的中脉,边缘白色膜质。果囊倒卵状球形或近球形,肿胀,长3.5-4.5毫米,近革质,成熟时鲜红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具多数纵脉,上部边缘与喙的两侧被短粗毛,基部具短柄,顶端骤缩呈短喙,喙口具2小齿。小坚果椭圆形,三棱形,长3-3.5毫米,成熟时褐色,基部具短柄,顶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8-12月。
川滇无患子Sapindus delavayi,落叶乔木,高10余米,树皮黑褐色;小枝被短柔毛。叶连柄长25-35厘米或更长,叶轴有疏柔毛;小叶4-6对,很少7对,对生或有时近互生,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4厘米,宽2.5-5厘米,顶端短尖,基部钝,腹面稍光亮,仅中脉和侧脉上有柔毛,背面被疏柔毛或近无毛,很少无毛;侧脉纤细,多达18对;小叶柄通常短于1厘米。花序顶生,直立,常三回分枝,主轴和分枝均较粗壮,被柔毛;花两侧对称,花蕾球形,花梗长约2毫米;萼片5,小的阔卵形,长2-2.5毫米,大的长圆形,长约3.5毫米,外面基部和边缘被柔毛;花瓣4(极少5或6),狭披针形,长约5.5毫米,鳞片和上种相似;花盘半月状,肥厚;雄蕊8,稍伸出。果的发育果爿近球形,直径约2.2厘米,黄色。花期夏初,果期秋末。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径达2厘米,伸长而分枝。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基部径2.5-3毫米,钝四棱形,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带紫色,自基部多分枝。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0.3)0.5-1.2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无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较淡,无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点,侧脉4对,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叶柄短,长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总状,长7-15厘米,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花序;花梗长3毫米,与序轴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1毫米,近于无毛。花萼开花时长4毫米,盾片高1.5毫米,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缘被疏柔毛,内面无毛,果时花萼长5毫米,有高4毫米的盾片。花冠紫、紫红至蓝色,长2.3-3厘米,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内面在囊状膨大处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中部径1.5毫米,至喉部宽达6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7.5毫米,两侧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对较长,具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后对较短,具全药,药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状毛;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前对在内侧后对在两侧被小疏柔毛。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环状,高0.75毫米,前方稍增大,后方延伸成极短子房柄。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卵球形,高1.5毫米,径1毫米,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花期7-8月,果期8-9月。
楮头红Sarcopyramis nepalensis,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四棱形,肉质,无毛,上部分枝。叶膜质,广卵形或卵形,稀近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微下延,长(2-)5-10厘米,宽(1-)2.5-4.5厘米,边缘具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被疏糙伏毛,基出脉微凹,侧脉微隆起,背面被微柔毛或几无毛,基出脉、侧脉隆起;叶柄长(0.8-)1.2-2.8厘米,具狭翅。聚伞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花1-3朵,基部具2枚叶状苞片;苞片卵形,近无柄;花梗长2-6毫米,四棱形,棱上具狭翅;花萼长约5毫米,四棱形,棱上有狭翅,裂片顶端平截,具流苏状长缘毛膜质的盘;花瓣粉红色,倒卵形,顶端平截,偏斜,另1侧具小尖头,长约7毫米;雄蕊等长,花丝向下渐宽,花药长为花丝的1/2,药隔基部下延成极短的距或微突起,距长为药室长的1/4-1/3,上弯;子房顶端具膜质冠,冠缘浅波状,微4裂。蒴果杯形,具四棱,膜质冠伸出萼1倍;宿存萼及裂片与花时同。花期8-10月,果期9-12月。
钟花垂头菊Cremanthodium campanulatum,多年生草木。根肉质,多数。茎单生,稀2,直立,高10-30厘米,紫红色,上部被紫色有节柔毛,下部光滑,基部直径2-3毫米,不被枯叶柄纤维包围。丛生叶和茎基部叶具柄,柄长6-12厘米,被紫色有节柔毛,基部鞘状,叶片肾形,长0.7-2.5厘米,宽1-5厘米,边缘具浅圆齿,齿端有骨质小尖头,或浅裂,裂片7-12,齿间或裂片间有紫色有节柔毛,两面光滑,下面紫色,有时被有节柔毛,叶脉掌状,于两面均突起,常呈白色;茎中部叶具短柄,柄基部呈鞘状,叶片肾形,较小;上部叶卵形或披针形,无鞘,边缘具尖齿。头状花序单生,盘状,下垂,总苞钟形,长1.5-2.8厘米,宽1.5-4.5厘米,总苞片10-14,2层,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花瓣状,倒卵状长圆形或宽椭圆形,宽0.7-2厘米,先端圆形,近全缘,有睫毛,稀为披针形,较窄,先端急尖,背部被黑紫色有节柔毛,或仅基部有毛,背部光滑,质薄近膜质,有明显脉纹。小花多数,全部管状,连同瘦果长为总苞的1/2至2/3,花冠紫红色,长6-8毫米,管部长约2毫米,花柱细长,远出于花冠之外,分枝短,被黑紫色乳突,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倒卵形,长2-4 毫米,略扁平,顶端平截,有浅的齿冠。花果期5-9月。
小唇马先蒿Pedicularis microchila,我国特有种。一年生草本,干时不变黑色,高可达40厘米。根不分枝,细而直,有时弯曲,长达4厘米,须状侧根少。茎单一或在强大植株中多至5条,从根颈发出,直立或外方者基部稍稍弯曲上升,草质而弱,有纵条纹,下部均无毛,中部以上亦光滑或在沟纹中有毛,节上尤然。叶稀少,基生者早枯,茎生者最下方一节上者常对生,自此以上均为4枚轮生,最下部者具长达2厘米而几为膜质的叶柄,第二轮之柄一般较短,长仅1厘米左右,再向上者即无柄;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或卵形,最下部者最小,长不达1厘米,中部者最大,一般长20毫米,最大者达35毫米,宽13毫米,两端都钝头,基部有时略作心脏形抱茎,具缺刻状浅裂或重锯齿6对,小裂片亦有重齿,两面均无毛,背面细网脉明显。花序由1-8个花轮组成,每轮含花2或4朵,各各疏距,仅极顶数轮在开花时视如相连;苞片叶状至卵状团扇形,有短柄;萼卵状钟形,指向前上方,长约4.5毫米,具脉10条,5主5次,齿5枚相等,三角状卵形,有不显著之齿,脉与齿上均有毛;花冠之管与下唇浅红色,盔紫色而较深,全长达20毫米,管基部一段与萼管同一指向而与之等长,至萼喉稍稍膝曲而转指前方,长约3.5-4毫米,然后其上线(背线)突然以近乎或过于直角的角度转折向上而成为盔,其下线(腹线)则继续向前并稍扩大成宽2/5毫米的喉部而速于下唇,下唇长约7毫米,侧裂椭圆形较大,中裂有柄,椭圆形而较小,伸出于前方,盔长而狭,背线长达9-10毫米,腹线仅长7毫米左右,宽仅2毫米左右,与管之上段多少成直角,略作镰状弓曲,额部圆钝或斜向下缘而多少尖头下缘端无稜角或有一方形转角,或在大半的情况下,生有细齿一对;花丝两对均无毛;柱头伸出或不伸出。蒴果三角状狭卵形,长达14毫米,约一半为宿萼所包,其基线向前伸出为小凸尖,长1毫米。花期6-8月。
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鳞茎宽卵圆形,高约5厘米,直径3.5厘米;鳞片披针形,长4-5厘米,宽1-1.5厘米。茎高约50厘米,有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多数,狭条形,长6-8厘米,宽2-3毫米,具1条脉,边缘和下面中脉具乳头状突起。花1至数朵,开放时很香,喇叭形,白色,喉部为黄色;外轮花被片披针形,长9-11厘米,宽1.5-2厘米;内轮花被片倒卵形,先端急尖,下部渐狭,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花丝长6-7.5厘米,几无乳头状突起,花药椭圆形,长0.9-1.2厘米,宽约3毫米;子房圆柱形,长约2.2厘米,宽约3毫米;花柱长6厘米,柱头膨大,宽6毫米。花期6-7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