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花Nomocharis pardanthina,鳞茎卵状球形,高2.5-3厘米,直径2.3-2.5厘米,干时褐色,外层带黄色。茎高25-90厘米,无毛。叶在同一植株上兼具散生与轮生的,狭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2.5-4.5厘米,宽0.7-1.5厘米。花单生,少有数朵,红色或粉红色;外轮花被片卵形,长2.5-3厘米,宽1.2-1.5厘米,几无斑点,全缘;内轮花被片宽卵形至卵圆形,长2.5-3厘米,宽2-2.5厘米,在里面有紫红色的斑点,基部有肉质的紫红色的垫状隆起,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丝下部呈肉质的圆筒状的膨大,紫红色或粉红色,长5-7毫米,上部丝状,白色,长2-2.5毫米;子房长5-7毫米,宽2-4毫米;花柱向上渐粗,长约8毫米,柱头头状,3浅裂。蒴果矩圆形,长2.5厘米,宽1.7厘米。花期5-6月,果期7月。鳞茎卵状球形,高2.5-3厘米,直径2.3-2.5厘米,干时褐色,外层带黄色。茎高25-90厘米,无毛。叶在同一植株上兼具散生与轮生的,狭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2.5-4.5厘米,宽0.7-1.5厘米。花单生,少有数朵,红色或粉红色;外轮花被片卵形,长2.5-3厘米,宽1.2-1.5厘米,几无斑点,全缘;内轮花被片宽卵形至卵圆形,长2.5-3厘米,宽2-2.5厘米,在里面有紫红色的斑点,基部有肉质的紫红色的垫状隆起,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丝下部呈肉质的圆筒状的膨大,紫红色或粉红色,长5-7毫米,上部丝状,白色,长2-2.5毫米;子房长5-7毫米,宽2-4毫米;花柱向上渐粗,长约8毫米,柱头头状,3浅裂。蒴果矩圆形,长2.5厘米,宽1.7厘米。花期5-6月,果期7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假百合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小鳞茎多数,卵形,直径3-5毫米,淡褐色。茎高60-150厘米,近无毛。基生叶数枚,带形,长10-25厘米,宽1.5-2厘米;茎生叶条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1-2厘米。总状花序具10-24朵花;苞片叶状,条形,长2-7.5厘米,宽3-4毫米;花梗稍弯曲,长5-7毫米;花淡紫色或蓝紫色;花被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2.5-3.8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绿色;雄蕊与花被片近等长;子房淡紫色,长1-1.5厘米;花柱长1.5-2厘米,柱头3裂,裂片稍反卷。蒴果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1.6-2厘米,宽1.5厘米,有钝棱。花期7月,果期8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扭柄花Streptopus obtusatus,植株高15-35厘米;根状茎纤细,粗约1-2毫米;根多而密,有毛。茎直立,不分枝或中部以上分枝,光滑。叶卵状披针形或矩圆状卵形,长5-8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有短尖,基部心形,抱茎,边缘具有睫毛状细齿。花单生于上部叶腋,貌似从叶下生出,淡黄色,内面有时带紫色斑点,下垂;花梗长2-2.5厘米,中部以上具有关节,关节处呈膝状弯曲,具一腺体;花被片近离生,长8-9毫米,宽1-2毫米,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上部呈镰刀状;雄蕊长不及花被片的一半,花药长箭形,长3-4毫米;花丝粗短,稍扁,呈三角形;子房球形,无稜;花柱长4-5毫米,柱头3裂至中部以下。浆果直径6-8毫米。种子椭圆形。花期7月,果期8-9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植株长17-35厘米,鳞茎由2(-3)枚鳞片组成,直径1-2厘米。叶3-5枚(包括叶状苞片),较紧密地生于植株中部或上部,全部散生或最上面2枚对生,狭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不卷曲。花单朵,浅黄色,具红褐色斑点或小方格;花被片长3.2-4.5厘米,宽1.2-1.5厘米,内三片比外三片稍长而宽;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花丝不具小乳突;柱头裂片很短,长不及1毫米。蒴果长3厘米,宽约2厘米,棱上翅很狭,宽约1毫米,宿存花被常多少包住蒴果。花期6-7月,果期8-9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植株长15-50厘米。鳞茎由2枚鳞片组成,直径1-1.5厘米。叶通常对生,少数在中部兼有散生或3-4枚轮生的,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3-5(-10)毫米,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花通常单朵,极少2-3朵,紫色至黄绿色,通常有小方格,少数仅具斑点或条纹;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狭长,宽2-4毫米;花被片长3-4厘米,外三片宽1-1.4厘米,内三片宽可达1.8厘米,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基着,花丝稍具或不具小乳突柱头裂片长3-5毫米。蒴果长宽各约1.6厘米,棱上只有宽1-1.5毫米的狭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