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长1.5-3厘米,直径1-3厘米,密接,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存鞘。叶通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长18-34厘米,宽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近楔形;叶柄长7-17厘米,下半部常为残存的鞘所包蔽。花葶从假鳞茎上部节上发出,近直立,长27-70厘米;总状花序长(5-)10-25厘米,具5-22朵花;花苞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 5-12毫米;花梗和子房(3-) 5-9毫米;花常偏花序一侧,多少下垂,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萼片倒披针形,从中部向基部骤然收狭而成近狭线形,全长2-3厘米,上部宽3.5-5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侧萼片略斜歪;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向基部收狭成狭线形,长1.8-2.6厘米,上部宽3-3.5毫米,先端渐尖;唇瓣与花瓣近等长,线形,上部1/4处3裂;侧裂片近线形,长4-5毫米,宽约1毫米;中裂片卵形至狭长圆形,长6-8毫米,宽3-5毫米,基部在两枚侧裂片之间具1枚肉质突起;肉质突起大小变化甚大,上面有时有疣状小突起;蕊柱细长,长1.8-2.5厘米,顶端略扩大,腹面有时有很狭的翅。蒴果近椭圆形,下垂,长2.5-3厘米,宽1-1.3厘米。花期5-6月,果期9-12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假鳞茎粗短,圆锥形,粗约2厘米,具3-4枚鞘和3-4枚叶。假茎粗壮,长5-8厘米,粗1-2厘米。叶在花期全部未展开,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5-11.5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急尖,基部收狭为长约10厘米的鞘状柄,边缘多少波状,具4-5条主脉,两面无毛。花葶从假茎上端的叶间发出,远高出叶层外,密被短毛,中部以下具1枚膜质鞘;鞘鳞片状,卵状披针形,长5-17毫米,无毛;总状花序长达30厘米,疏生多数花;花苞片宿存,膜质,披针形,长5-13毫米,先端渐尖,近无毛;花梗和子房长16-23厘米,被短毛;萼片和花瓣黄绿色;中萼片长圆形,长12-23毫米,中部宽(3-) 4-6(-8)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背面被短毛;侧萼片斜长圆形或披针形,与中萼片近等大,先端急尖或锐尖,具5条脉,背面被短毛;花瓣长圆状披针形,比萼片短,宽4-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具爪,具3条脉,无毛;唇瓣基部具短爪,与蕊柱中部以下的蕊柱翅合生,约等长于花瓣,3裂;侧裂片镰刀状长圆形,先端斜截形,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中裂片的宽;中裂片近肾形或圆形,基部具短爪,先端通常具宽凹缺并在凹处具1个短尖,或有时先端圆形并且细尖;唇盘粉红色,具3条黄色的高褶片;距很短,长约2毫米,向末端变狭,外面被毛;蕊柱长约4毫米,上端稍扩大,正面被长毛;蕊喙2裂;裂片尖牙齿状,长约1毫米;药帽前端收狭而呈喙状;花粉团稍扁的倒卵球形,近等大,长约1.5毫米。花期5-6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斑唇红门兰Orchis wardii,植株高12-25厘米。无块茎,具狭圆柱状、粗壮、肉质、平展的根状茎。茎粗壮,直立,基部具2-3枚筒状鞘,鞘之上具叶。叶2枚,较肥厚,叶片宽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圆钝或具短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花茎直立,粗壮,直径2-3毫米;花序具5-10余朵花,长3.5-8厘米,常不偏向一侧,花序轴无毛;花苞片披针形,最下部的长可达3.5厘米,较花长很多,从下向上渐变小,先端渐尖;子房圆柱形,扭转,无乳突,连花梗长10-12毫米;花紫红色,萼片、花瓣和唇瓣上均具深紫色斑点;萼片近等长,长8-9毫米,宽3-3.5毫米,具3脉,中萼片直立,狭卵状披针形,先端钝;侧萼片开展或反折,镰状狭卵状披针形,先端稍钝;花瓣直立,卵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与中萼片靠合呈兜状,具3脉,边缘无睫毛,前侧基部边缘稍臌出;唇瓣向前伸展,宽卵形或近圆形,不裂,长8-9毫米,宽8-9毫米,因具深紫色斑块而呈紫黑色,先端圆钝,边缘具强烈蚀齿状和褶皱,基部具距,距圆筒状,长7-10毫米,下垂,稍向前弯曲,稍短于子房,末端钝。花期6-7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禾叶贝母兰Coelogyne viscosa,根状茎粗壮,粗6-8毫米,密被革质、有光泽的鞘。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1-1.5厘米,卵形或圆柱状卵形,长5-6厘米,粗1-3.5厘米,干后常为亮黄色,有光泽,顶端生2枚叶,基部具数枚鞘;鞘干后如竹箨,长4-7厘米,背面有紫褐色斑块。叶线形,禾叶状,革质,长30-40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基部略收狭,无明显的叶柄。花葶连同幼嫩的假鳞茎和叶从靠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发出,较短,扁圆柱状,下部约有2/3为鞘所包;总状花序具2-4朵花;花苞片早落;花梗和子房长约1.5厘米;花白色,仅唇瓣带褐色与黄色斑;中萼片长圆形,长约2.3厘米,宽约7毫米,先端钝;侧萼片稍狭,宽约5毫米,背面稍龙骨状;花瓣与侧萼片相似;唇瓣卵形,长约2厘米,宽约1. 5厘米,3裂;侧裂片近半卵形,直立,先端钝;中裂片近卵形,长7-8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渐尖;唇盘上有3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的下部,中央的1条略短;褶片上均有皱波状缺刻;蕊柱稍向前弓曲,长约1.2厘米,两侧有翅;翅向上渐宽,在上部一侧宽约1. 5毫米。蒴果近倒披针状长圆形或狭倒卵状长圆形,长3.2-3.8厘米,宽7-11毫米;果柄长9-12毫米。花期1月,果期9-11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线柱兰Zeuxine strateumatica,植株高4-28厘米。根状茎短,匍匐。茎淡棕色,直立或近直立,具多枚叶。叶淡褐色,无柄,具鞘抱茎,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有时均成苞片状。总状花序几乎无花序梗,具几朵至20余朵密生的花,长2-5厘米,花序轴无毛或有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红褐色,长8-12毫米,先端长渐尖,长于花,背面无毛或有毛;子房椭圆状圆柱形,扭转,无毛或有毛,连花梗长5-6毫米;花小,白色或黄白色;萼片背面无毛或有毛;中萼片狭卵状长圆形,凹陷,长4-5.5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的长圆形,长4-5毫米,宽1.8-2毫米,先端急尖,具1脉;花瓣歪斜,半卵形或近镰状,与中萼片等长,宽1.5-1.8毫米,先端钝,具1脉,无毛;唇瓣肉质或较薄,舟状,淡黄色或黄色,基部凹陷呈囊状,其内面两侧各具1枚近三角形的胼胝体,中部收狭成长约0.5毫米、中央具沟痕的短爪,前部稍扩大,横椭圆形,长2毫米,宽约1.4毫米,顶端圆钝,稍凹陷或具稍微突起。蒴果椭圆形,长约6毫米,淡褐色。花期春天至夏天。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齿萼报春Primula odontocalyx,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具多数纤维状须根。开花期叶丛基部通常无鳞片。叶矩圆状或倒卵状匙形,长2-5厘米,宽8-16毫米,先端圆形,基部渐狭,近于无柄或具短柄,边缘具稍不整齐的三角形锐尖牙齿,两面均疏被小腺体,中肋稍宽,常稍带紫色,侧脉5-10对,在下面显著;果期叶片长可达8厘米,宽至4厘米,常呈椭圆形或倒卵形,具明显的柄。初花期花葶高0.5-4厘米,疏被小腺体,果时长可达8厘米,通常顶生1-3花,稀4-8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3-8毫米;花梗长5-20毫米,疏被小腺体;花萼钟状,长我毫米,外面被小腺毛,具5脉,分裂达中部或略深于中部,裂片卵形至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或渐尖,有时具1-2小齿;花冠蓝紫色或谈红色,冠筒口周围白色,冠筒长8-11毫米,喉部具环状附属物,冠檐直径1. 5-2 (2.5) 厘米,裂片倒卵形至矩圆状倒卵形,宽约7毫米,先端具凹缺;长花柱花:雄蕊近冠筒中部着生,花柱长达冠筒口;短花柱花:雄蕊着生于冠筒上部,花药顶端接近筒口,花柱约与花萼等长。蒴果扁球形,高约4毫米。花期3-5月,果期6-7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通泉草Mazus japonicus,一年生草本,高3-30厘米,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主根伸长,垂直向下或短缩,须根纤细,多数,散生或簇生。本种在体态上变化幅度很大,茎1-5支或有时更多,直立,上升或倾卧状上升,着地部分节上常能长出不定根,分枝多而披散,少不分枝。基生叶少到多数,有时成莲座状或早落,倒卵状匙形至卵状倒披针形,膜质至薄纸质,长2-6厘米,顶端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疏齿,基部楔形,下延成带翅的叶柄,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齿或基部有1-2片浅羽裂;茎生叶对生或互生,少数,与基生叶相似或几乎等大。总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常在近基部即生花,伸长或上部成束状,通常3-20朵,花疏稀;花梗在果期长达10毫米,上部的较短;花萼钟状,花期长约6毫米,果期多少增大,萼片与萼筒近等长,卵形,端急尖,脉不明显;花冠白色、紫色或蓝色,长约10毫米,上唇裂片卵状三角形,下唇中裂片较小,稍突出,倒卵圆形;子房无毛。蒴果球形;种子小而多数,黄色,种皮上有不规则的网纹。花果期4-10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花萼管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有贴生微柔毛,内面于离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脉,显著,齿5,前2齿靠合,长约3毫米,后3齿较短,等长,长约2毫米,齿均宽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长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长约6毫米,等大,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毛环在背面间断,其上部多少有鳞状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内凹,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全缘,内面无毛,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二室。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无毛,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