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很少在叶背脉上有稀疏细柔毛。冬芽、芽鳞具长缘毛,先端无硬尖,小枝红褐色,距状短枝或伸长,具颇密而凸起的皮孔。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有时圆形,很少椭圆形,长 (3) 5-11厘米,宽(1.5) 3-7厘米,先端短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干膜质边缘至叶柄成狭翅,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灰绿色,有白色点,1/2-2/3以上边缘具疏离、胼胝质齿尖的波状齿,上面中脉稍凹入,侧脉每边4-5条,网脉密致,干时两面不明显凸起;叶柄红色,长1-3厘米。花生于近基部叶腋,花梗纤细,长2-4.5厘米,基部具长3-4毫米的膜质苞片,花被片5-9,橙黄色,近相似,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中轮的长6-12毫米,宽4-8毫米,具缘毛,背面有腺点。雄花:雄蕊群倒卵圆形,径4-6毫米;花托圆柱形,顶端伸长,无盾状附属物;雄蕊11-19 (23),基部的长1.6-2.5毫米,药室内侧向开裂,药隔倒卵形,两药室向外倾斜,顶端分开,基部近邻接,花丝长约1毫米,上部1-4雄蕊与花托顶贴生,无花丝;雌花:雌蕊群卵球形,直径5-5.5毫米,雌蕊30-60枚,子房近镰刀状椭圆形,长2-2.5毫米,柱头冠狭窄,仅花柱长0.1-0.2毫米,下延成不规则的附属体。聚合果果托长6-17厘米,径约4毫米,聚合果梗长3-10厘米,成熟小桨红色,长8-12毫米,宽6-9毫米,具短柄;种子长圆体形或肾形,长约4毫米,宽3-3.8毫米,高2.5-3毫米,种脐斜V字形,长约为种子宽约1/3;种皮褐色光滑,或仅背面微皱。花期4-7月,果期7-9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红花五味子Schisandra rubriflora,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小枝紫褐色,后变黑,直径5-10毫米,具节间密的距状短枝。叶纸质,倒卵形,椭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很少为椭圆形或卵形,长6-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楔形,边缘具胼胝质齿尖的锯齿,上面中脉凹入,侧脉每边5-8条,中脉及侧脉在叶下面带淡红色。花红色,雄花:花梗长2-5厘米,花被片5-8,外花被片有缘毛,大小近相似,椭圆形或倒卵形,最大的长10-17毫米,宽6-16毫米,最外及最内的较小;雄蕊群椭圆状倒卵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雄蕊40-60枚,花药长1.5-2毫米,外向开裂,药隔与药室近等长,有腺点,下部雄蕊的花丝长2-4毫米;雌花:花梗及花被片与雄花的相似,雌蕊群长圆状椭圆体形,长8-10毫米,心皮60-100枚,倒卵圆形,长1.5-2.3毫米,柱头长3-8毫米,具明显鸡冠状凸起,基部下延成长3-8毫米长的附属体。聚合果轴粗壮,直径6-10毫米,长9-18厘米;小浆果红色,椭圆体形或近球形,直径8-11毫米,有短柄;种子淡褐色,肾形,长3-4.5毫米,宽2.5-3毫米,厚约2毫米;种皮暗褐色,平滑,微波状,不起皱,种脐尖长,斜V形,深达1/3。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乔木,高达9米,少数可达15米;幼枝带褐绿色,稍具棱,老枝变灰色;芽卵形或尖卵形,外芽鳞明显具棱。叶近对生或互生,有时3-5片聚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通常长5-10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窄翅;干时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或浅棕色;中脉在叶面凹下,至叶柄成狭沟,侧脉常不明显;叶柄长7-20毫米,在上面下凹成沟状。花有香气,淡黄色,芳香,有时为奶油色或白色,很少为粉红色,腋生,常密集于枝顶端聚生;花梗极短,在盛开时长2-8毫米,直径1.5-2毫米;花被片18-23片,很少26片,最外面的2-5片,薄纸质,椭圆状长圆形,长5-11毫米,宽4-7毫米,最大的长9-15毫米,宽2-4毫米,长圆状披针形至舌状,膜质,里面的花被片渐狭,最内的几片狭舌形,长7-15毫米,宽1-3毫米;雄蕊16-28,2-3轮,长2.5-4.2毫米,花丝舌状,长1-2.2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4-2.4毫米;心皮8-13枚,长3-4.5毫米,子房扁卵状,长1.2-2毫米,花柱钻形,长1.5-2.5毫米。果梗长5-16毫米。蓇葖8-13枚,长11-20毫米,宽6-9毫米,厚2.5-4毫米,先端具钻形尖头长3-7毫米。种子灰棕色至稻秆色,长6-7毫米,宽4-5毫米,厚2-2.5毫米。花期几乎全年,多为2-5月(少数是12-6月),果期6-10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