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颊山雀Parus spilonotus,小型鸟类,体长12~14cm。头顶和羽冠黑色,前额、眼先、头侧和枕鲜黄色,眼后有一黑纹。上背黄绿色、羽缘黑色,下背绿灰色(西藏亚种),或上背黑色而具蓝灰色轴纹,下背蓝灰色(华南亚种)。颏、喉、胸黑色并沿腹中部延伸至尾下覆羽,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纵带,纵带两侧为黄绿色(西藏亚种)或蓝灰色(华南亚种)。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铅黑色或暗蓝灰色。主要以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4~6月。
小斑姬鹟Ficedula westermanni,小型鸟类,体长10~12cm。雄鸟上体黑色而富有暗蓝色光泽,一条长而宽阔的白色眉纹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内侧大覆羽和内侧飞羽外网白色,在翅上形成一 大块白斑。在黑色的翅上亦很显眼,尾黑色,外侧尾羽基部白色,下体亦为白色。雌鸟上体橄榄灰色,眼圈白色,腰尾上覆羽和尾沾棕,两翅和尾暗褐色,下体灰白色。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主要以蚂蚁和鞘翅目昆虫为食。繁殖期4~6月间。通常营巢于海拔1000~2100m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
黑胸鸫Turdus dissimilis,中型鸟类,体长20~30cm。雄鸟整个头、颈、胸黑色,其余上体暗灰色,下体橙棕色,极为醒目。嘴、脚蜡黄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颏、喉白色,上胸橄榄褐色具黑色斑点,其余与雄鸟相似。虹膜褐色,嘴、脚蜡黄色。主要以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蛞蝓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5~7月。
棕腹仙鹟Nihava sundara,小型鸟类。体长12~16cm。雄鸟头顶、腰和尾上覆羽辉钴蓝色,背暗蓝色,颈侧有一辉钴蓝色斑。下体颏、喉黑色齐整,与胸、腹等橙棕色交汇处成直线。雌鸟上体橄榄褐色,尾上覆羽沾棕,两翅和尾暗褐色,羽缘棕褐色。下体淡橄榄棕色,颈侧有一钴蓝色块斑,上胸中部有一白斑。主要以甲虫、蚂蚁、蛾、蚊、蚋、蜂、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陡岸岩坡洞穴中或石隙间,也在天然树洞中营巢。
蓝短翅鸫Brachypteryx montana,小型鸟类,体长12~14cm。雄鸟上体靛蓝色,眉纹白色,两翅和尾黑褐色,翅上有或无白色翅带。下体蓝灰色或灰褐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眼先和眼周锈色,下体橄榄褐色或赭褐色。虹膜赭色或褐色,嘴黑色,脚黑褐或角褐色或红褐色。繁殖期随南北和海拔高度之间的气候差异而略有不同,在福建等南部沿海地区,多在4~6月,在西藏和四川高原与山上部地带主要在5~7月。主要以昆虫为食。
白领凤鹛Yuhina diademata,小型鸟类,体长15~18cm。头顶和羽冠土褐色,具白色眼圈,眼先黑色,枕白色,向两侧延伸至眼,向下延伸至后颈和颈侧,在颈部形成白领极为醒目。上体土褐色,飞羽黑色,外侧初级飞羽末端外缘白色,尾深褐色,羽轴白色。颏、喉、黑褐色,胸灰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栗色或栗褐色。上嘴黄褐色,下嘴黄色,脚肉黄色。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繁殖期主要5~8月,少数迟至9月。
乌灰鸫Turdus cardis,中型鸟类,体长20~23cm。雄鸟整个头、颈、上体、颏、喉和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白色,上腹和两胁有黑色斑点。雌鸟上体橄榄色,颏、喉灰白色具褐色斑点,两侧褐色斑点连成一条线状;胸灰色具黑褐色斑点,胸侧和两胁以及翼下覆羽和腋羽橙棕色。飞翔时极为醒目。虹膜褐色,脚黄色或褐色,嘴春季黄色,秋季褐色。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期5~7月,繁殖期间善于鸣叫,鸣声悦耳。
叉尾太阳鸟Aethopyga christinae,小型鸟类.体长8~11cm。雄鸟头顶辉绿色,上体暗橄榄绿色。腰辉黄色,一对中央尾羽辉绿色,羽轴末端延长成尖状,外侧尾羽黑色具白色端斑,头侧黑色。颏、喉和上胸赭红色或褐红色,下胸橄榄绿黄色,其余下体淡灰色或黄绿色。雌鸟上体橄榄黄绿色,尾羽橄榄黄色,中央尾羽羽轴不延长,翅暗褐色,羽缘橄榄黄色;颏、喉绿灰或灰 黄绿色,其余下体淡黄绿色。虹膜暗褐或深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
参考自《中国鸟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