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类 Mammals
亚洲象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别名大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陆栖兽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象体高可达2.5m,体重3500kg。眼小,耳大,鼻子特别长,可垂至地面,鼻子上粗下细,末端为鼻孔,其前缘有一指状突起。雄象上门齿突出于口外,略向上翘,最大长达1.5m;四肢粗壮,形如圆柱。尾短而细。皮肤厚,褶皱多,体表散生极稀的粗毛。全身灰色或灰棕色。群居,每群数头、十余头至数十头不等,也有仅为母仔像组成的家族小群;独栖的象多为被象群赶出的老象和雄象。多晨昏活动,常在林中寻找硝塘饮硝塘水以补充盐分及无机物;取食植物嫩枝叶,尤其喜欢野芭蕉、董棕和刺竹,有时到作物地盗食玉米、稻谷和各种瓜类。象的寿命可达百岁,30岁以后才性成熟,一般7月发情交配,怀孕期长达18~22个月,每胎产1仔。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大蹄蝠

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别名大马蹄蝠,普通蹄蝠、盐老鼠。体型大,是国内蹄蝠中最大的一种,前臂长83~98mm。耳大,呈三角形;马蹄叶略呈方形,其两侧各具四片小副叶;马蹄叶上方为一横列的中叶,中央具三片突起的的纵棱;再其后为顶叶。额部中间有一腺囊开口;头骨吻部由前向后逐渐升高,呈斜坡状;矢状嵴发达;上颌第一小前臼齿于齿列外。上体棕褐色,下体毛黄褐色,毛基暗褐色或栗褐色。集结数十只或数百只的大群,同洞中可见别种蝙蝠,但不混群,昼伏夜出,以昆虫为食,捕食蛾、螟等。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水鹿

水鹿Rusa unicolor,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黑鹿、山牛、山马、春鹿、水牛鹿。大型鹿类之一,体长2m,肩高1m多,躯体粗壮,雄兽体重可达200kg以上。雄兽角长而粗,眉叉与主干成锐角分出,角干可二次分叉;耳大直立,眶下腺发达;体毛粗如牛毛,厚密,多灰褐色,也有栗棕色或棕褐色。尾较长,尾毛长密而蓬松,黑色。鹿角每年可换一次,长出的茸角硕大。好群居,入夜后三五成群外出觅食。生性机警,听觉和嗅觉灵敏,常边吃边听,或仰头吸气分析危险的气味,发现险情即飞奔而逃,并发出尖叫声。性喜水,夏天常到山溪中洗浴。广泛取食各种植物的嫩茎叶、花和果实。雌鹿1.5~2岁性成熟,雄鹿2.5~3岁性成熟,没有明显的繁殖季节,孕期8~9个月,每胎1仔。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马鹿

马鹿Cervus elaphus,别名赤鹿、八叉鹿、黄臀鹿、白臀鹿。体型大,雄鹿重200~250kg;雄性有角,其眉枝在角基向前分出,与向后长的主干几成直角,分三枝,脚枝圆形。冬毛厚密,有绒毛,灰棕色或灰褐色;背脊中央到体后有一条黑棕色条纹;臀斑赭黄色、褐色或白色;尾赭黄色。夏毛较短,无绒毛,多赤褐色。集群,但群不大,一般数头或十余头。白天多隐蔽与密林中,晨昏前后活动频繁。取食植物种类广泛,可达200多种,随季节变化和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春季主要采食禾本科植物、冬季则以木本植物为主。早春有舔舐盐碱地皮习性,甚至吃碱泥,或饮用矿化的泉水,推测与冬季缺盐、繁殖等季节性生理需求有关。9~10月份发情,发情公鹿常用蹄子扒土、频频排尿,用角顶树干,且很少采食。孕期225~262天,每胎1仔,偶产2仔。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花鼠

       花鼠Tamias sibiricus,背部具5条黑色的纵行条纹及相间的4条淡黄色条纹,故称5道眉;体重在100g左右。头部条纹较复杂,臀部呈锈红色,腹部浅黄色,毛基部灰色。尾上面毛基棕褐色,毛尖端白色,下面中央锈黄色,两边镶以黑白缘。以针叶树的种子和嫩叶为食,也到农作区觅食播下的种子,对林区育苗的种子也有危害。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鹅喉羚

       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长尾黄羊、羚羊、粗脖黄羊、瞪羚。体型明显大于藏原羚,成体体长约1.1m;四肢细,蹄狭尖;耳较长而大,尾和角都比藏原羚长。雌雄均有角,雌性角短;雄性角长,左右分歧,微向后弯,角尖稍向上向内弯曲。较外表面近角基有2/3有显著的横棱。体毛淡灰色,有脸纹。由眶下腺起,向前至上唇均呈茶褐色;下唇经喉中线至胸、腹部及四肢为白色;尾黑棕色。冬毛颜色较浅,毛较厚密。以猪毛菜属、葱属、戈壁羽茅、艾蒿类以及其他禾本科草类等为食。冬季发情交配,6~7月产仔,多数为1仔,偶有2仔。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红颊长吻松鼠

       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别名赤颊鼠,长吻松鼠。外形和大小像赤腹松鼠,但吻部较长,两颊染锈红色,体型也较瘦长。体背橄榄黄色,单毛基部灰黑色;腹毛灰白色,臀部两侧染红褐色。尾基部与体背同色,其余部分毛较长而暗,具白色毛尖,形成不明显的黑、灰色环形相间。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蓝腹松鼠

       蓝腹松鼠Callosciurus pygerythrus,别名伊洛瓦底江松鼠。个体较赤腹松鼠小,体长170~210mm。体背面及尾背面呈橄榄褐色,体侧颜色较淡而呈灰褐色;头部、四肢足背暗灰色,上、下嘴唇和吻部污白色;腹部淡蓝灰色;尾部具灰黑、淡黄和淡白色等相间环纹,尾端黑色。主要取食芭蕉和香蕉的花蕊,也吃其他野果和昆虫。每年繁殖1次,每胎3~4只。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