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Cervus nippon,别名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中等,比水鹿瘦小,公鹿重150kg左右;角干有4枝,偶分5枝。夏毛棕黄色,背脊两边各有一列白圆斑,体侧布满鲜明的白色斑点,腹毛白色,尾背面白色。冬毛厚密,有绒毛,栗棕色;背中央有暗褐色纵纹,无白斑或斑点模糊;鼠蹊部白色,尾背面深棕色。喜集群,多在晨昏活动。食性广,以青草、嫩芽、树叶、苔藓等为食。在冬季和早春吃各种枯草和林木灌丛的越冬幼枝;夏季主要采食多汁的青草、树叶和灌木的嫩枝幼芽,也吃苔藓和蘑菇;秋季主要吃草本和灌丛多淀粉的籽实。3~9月有舔食盐碱地或饮食含盐水的习性。平时沿固定的地点到溪流或深水处饮水,行动轻快、迅速、嗅觉和听觉灵敏。发情期间公鹿间常争斗,且奔跑鸣叫。9~10月发情交配,孕期约8个月,每胎1仔,偶产2仔。哺乳4个月,3岁成熟。
高原兔(灰尾兔)Lepus oiostolus,别名灰尾兔、绒毛兔。体型较大,体重3~5kg,毛背厚而柔软,多数被毛尖端弯曲,使整体毛背稍显微波形;耳向前折可超过鼻端;尾部宽阔,尾短。头、颈、体的背面毛色呈沙黄色或沙灰褐色等;臀部及尾背面灰色,尾两侧及腹面白色。颈部有棕色斑;腹毛白色,腹中线淡棕色。白天隐于草丛或石隙间,入夜以后至凌晨出来觅食各种草和嫩枝叶,食物以禾本科植物为主,也盗食作物区的幼苗和果实。平时多单独活动,繁殖期可见几只兔子在一起觅食或互相追逐,并发出“咕...咕”的叫声。利用旱獭的废弃洞穴或岩石缝隙产仔,每胎多为2仔。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