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Animals
美凤蝶

美凤蝶Menelaides memnon,成虫翅展105—145 mm。雌、雄异型及雌性多型。雄蝶体、翅黑色。前、后翅基部色深,有天鹅绒状光泽,翅脉纹两侧蓝黑色。翅反面前翅中室基部红色,脉纹两侧灰白色;后翅基部有4个不同形状的红斑,在亚外缘区有2列由蓝色鳞片组成的环形斑列,但轮廓不清楚;臀角有环形或半环红斑纹,内侧即cu2、cu1室有弯月型红斑纹,无尾突。雌性无尾突型前翅基部黑色,中室基部红色,脉纹及前缘黑褐色或黑色,脉纹两侧灰褐色或灰黄色。后翅基半部黑色,端半部白色,以脉纹分割成长三角形斑,亚外缘区黑色,外缘波状,在臀角及其附近有长圆形黑斑。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后翅基部有4个不同形状的红斑,其余与正面相似。雌性有尾突型前翅与无尾突型相似,后翅除中室端部有1个白斑外,在翅中区各翅室都有1个白斑,有时在前缘附近白斑消失;外缘波状,在波谷具红色或黄白色斑;臀角有长圆黑斑,周围是红色。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后翅除基部有4个红斑外,其余与正面相似。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若尔盖蝮

若尔盖蝮Gloydius angusticeps,成体体长一般不超过60公分。体背多呈灰褐色;背部4~6排黑褐色的斑点或连续的X纹。与高原蝮外观相似,但头窄而长。顶鳞上有一对圆形斑点;枕部有一对弓形条纹延伸至颈部。上唇鳞7,少数6;下唇棱10,少数8或9;吻棱不明显;体中段背鳞多为21行,部分19行;腹鳞148~175;尾下鳞31~42。

参考资料:Shi J, Yang D, Zhang W, et al. A New Species of the Gloydius strauchi Complex (Crotalinae: Viperidae: Serpentes) from Qinghai, Sichuan, and Gansu, China[J]. Russian Journal of Herpetology, 2018, 25(2): 126-138.


了解更多>>
灰冠鹟莺

灰冠鹟莺Seicercus tephrocephalus,金眶鹟莺种组中头顶颜色最蓝,黑色的顶纹和侧冠纹明显,翅斑不明显,多数个体金色眼圈后缘有一缺刻。下体柠檬黄色,外侧二枚尾羽白色,第三枚仅端部白色。虹膜褐色,上喙黑色,下喙黄色,脚黄褐色。

参考自《中国鸟类图鉴 便携版》


了解更多>>
犬蝠

犬蝠Cynopterus sphinx,头体长80~90;尾长7~12;后足16~19;耳长18~21;前臂长66~83;颅全长30~35。体型中等;翼展平均380mm;背毛橄榄棕色;体侧浅红棕色;腹面锈黄色到浅绿棕色;雌体毛被明显更淡;耳缘苍白色。吻长(从眼眶前缘到鼻孔)大约等于或长于颅全长的1/4;齿槽向后伸,几乎在脑颅下;下颌第四前臼齿和第一臼齿齿冠没有显著的齿尖。

参考自《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了解更多>>
乌华游蛇

乌华游蛇Sinonatrix percarinata,体形中等的水栖无毒蛇,躯体尾部暗橄榄绿,体侧橘红,有明显的黑褐环纹,通身有28~40+10~20个,背面由于基本色调较深,环纹模糊不清,体侧清晰可数,一般均呈“Y”形;腹面灰白色,有体侧的黑褐环纹延伸到腹中线交错排列。随年龄增长,体侧橘红色渐不鲜明,黑褐环纹亦渐模糊,腹面环纹几不显。年长个体背面和体侧瓦灰色,腹面白色,环纹全不显。尾下鳞边缘色黑,构成尾腹面双行网格及左右尾下鳞沟交错而成的中央黑色折线纹。头背橄榄灰色,上唇鳞色稍浅淡,鳞沟色较深;头腹面灰白色。

参考自赵尔宓《中国蛇类》


了解更多>>
黄腰响蜜䴕

黄腰响蜜䴕Indicator xanthonotus,身体暗灰染褐色,雄鸟眉、头顶及颊亮黄色至金黄色,识别特征是腰背为鲜亮的金黄色至明黄色,三级飞羽具白色条纹,下体灰白色而具深色纵纹。雌鸟较雄鸟暗淡,头部黄色较少且少鲜亮色调。虹膜褐色,喙黄褐色,脚灰绿色。

参考自《中国鸟类图鉴 便携版》


了解更多>>
华深拟髭蟾

华深拟髭蟾Leptobrachium huashen,雄蟾体长47~51mm,雌蟾体长60mm左右皮肤较光滑,体背面网状肤棱明显或不显,体侧具疣粒;四肢背面有弱肤棱;腹面满布白色颗粒疣;腋腺大,股后腺明显。体背面灰蓝色或灰棕色,散有褐黑色虫纹斑或点状斑;眼的上半蓝色,下半褐灰色,体侧有深浅相间斑纹;四肢背面有横斑;体腹面紫罗蓝色,胸部中央色浅,颗粒疣为白色,胸部两侧有深色弧形斑,呈“)(”形;胯部有浅色月牙斑。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南亚岩蜥

南亚岩蜥Laudakia tuberculata,成年雄性头体长122mm,再生尾长75mm,次成体头体长78mm,尾长146mm。躯体平扁,头略呈三角形,头长为头宽的1.4-1.5倍。鼻孔略近圆形,位于吻端两侧吻棱处,开口向外侧;眼大小适中,瞳孔圆形;鼓膜较大,略近圆形,鼓径略小于眼径,位于表面,可透见其下方的耳柱骨。吻鳞宽而低,其高度相当于相邻上唇鳞与其上方一枚小鳞之和;头背鳞片大小不一,吻背与额顶部鳞片略大,多隆起而平滑,眶背者较细小,枕部鳞片起棱显著。头侧鼻鳞梨形较大,斜位于吻端两侧,窄端在前下方与吻鳞上角相切,鼻孔位于鼻鳞膨大的后部,上鼻鳞2枚;上睫脊发达,脊缘尖锐,翘向上外方;上下眼睑被鳞,眼下有一行起棱的较大鳞片排成弧形,此行鳞片与上唇鳞之间相隔3-4行具弱棱的或平滑的窄长小鳞;眼与鼓膜间上部鳞片较大而具棱,下部为粒鳞;鼓膜上缘及前缘具若干尖出的低矮刺鳞排成半圆形;领角及颈侧有若干成丛的低矮刺鳞。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