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体长46~60cm。上体深仓灰色,后颈杂有白色细纹,下体污白色。颏、喉和前颈具有黑褐色细纵纹,胸、腹部满布暗灰褐色纤细的横斑。尾略长,呈方形,有4条黑色横带。眉纹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飞行时两翼宽阔而较长,翼下白色而密布黑褐色横带。翱翔时通常呈直线飞行,两翅平伸,或微伸向上。有时也缓慢扇动两翅,进行鼓翼飞翔。幼鸟背面褐色,又不明显的暗色斑,腹淡黄褐色,有黑褐色纵纹。虹膜金黄色,嘴黑色,嘴基铅蓝灰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黄绿色,跗蹠前面被大型盾状鳞,爪黑褐色。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和其他中小型鸟类为食。繁殖期4~7月。
鹰雕Spizaetus nipalensis,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型猛禽,体长64~80cm。上体暗褐色,头后有长的羽冠,常常垂直的竖立于头上,腰和尾上覆羽有淡白色横斑,尾有宽阔的黑色和灰白色交错排列的横带,头侧和颈侧有黑色和皮黄色条纹。喉和胸白色,喉有显著的黑色中央纵纹,胸有黑褐色纵纹,腹密被淡褐色和白色交错排列的横斑,跗蹠被羽,和覆腿羽一样具有淡褐色和白色交错排列的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翼下和尾下被以黑色和白色交错的横斑极为醒目。虹膜金黄色,嘴黑色,蜡膜黑灰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主要以野兔、各种鸡形目鸟类和鼠类为食,也捕食小鸟和大的昆虫。繁殖期4~6月。
雀鹰Accipiter nis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型猛禽,体长30~41厘米。雌较雄略大,翅阔而圆,尾较长。雄鸟上体暗灰色,雌鸟灰褐色,头后杂有少许白色。下体白色或淡灰白色,雄鸟具细密的红褐色横斑,雌鸟具褐色横斑。尾具4~5道黑褐色横斑,飞翔时翼后缘略为突出,翼下飞羽具数道黑褐色横带,通常快速鼓动两翅飞一阵后接着又滑翔一会。幼鸟头顶至后颈栗褐色,枕和后颈羽基灰白色,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各羽均具赤褐色羽缘,翅和尾似雌鸟。喉黄白色,具黑褐色羽干纹,胸具斑点状纵纹,胸以下具黄褐色或褐色横斑。其余似成鸟。虹膜橙黄色,嘴暗铅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黄绿色,蜡膜黄色或黄绿色,脚和趾橙黄色,爪黑色。主要以雀形目小鸟、鼠类和昆虫为食。繁殖期5~7月,营巢于森林中树上。
普通鵟Buteo buteo,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体长50~59cm。体色变化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淡灰褐色,具多道暗色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初级飞羽基部有明显的白斑,翼下白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外缘黑色或全为黑褐色,尾散开呈扇形。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呈“V”字形。幼鸟上体多为褐色,具淡色羽缘。喉白色,其余下体皮黄白色,具宽的褐色纵纹。尾桂皮黄色,具大约10道窄的黑色横斑。主要以鼠类为食,有时也吃其他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尤其喜欢针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