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
林八哥

林八哥Acridotheres grandis,英文名Great Myna。通体黑色,前额具长而蓬松的簇状羽冠,两翼基部白色而形成块状翼斑,尾羽尖端白色,尾下覆羽白色。似八哥但喙偏红色,羽簇明显为长,尾下覆羽纯白色,尾羽白色区域较大。虹膜暗红色,喙牙黄色至橘黄色,脚暗橘黄色。


了解更多>>
蓝绿鹊

蓝绿鹊Cissa chinensis,英文名Common Green Magpie。中等体型,体羽鲜绿色,具宽阔黑色贯眼纹且延长至枕后,头型偏黄色,具羽冠,两翼棕褐色,次级飞羽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尾长而呈楔形,两侧尾羽具白色端斑和黑色次端斑。虹膜红褐色且具红色眼圈,喙鲜红色,脚鲜红色。


了解更多>>
蓝枕八色鸫

蓝枕八色鸫Hydrornis nipalensis,英文名Blue-naped Pitta。头部棕灰色。具不明显的黑色过眼纹,头顶至颈背天蓝色,上背至尾橄榄绿色染棕色,下体黄褐色。雌鸟似雄鸟,但枕部为黄褐色而非蓝色。似蓝背八色鸫但头顶前部褐色面积更大,且腰部不染蓝色。虹膜褐色,喙褐色,脚肉红色。


了解更多>>
灰头鹦鹉

灰头鹦鹉Psittacula finschii,英文名Grey-headed Parakeet,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头青灰色,喉黑色,具特征性栗色肩斑,尾羽延长而端黄色,与外形近似的花头鹦鹉比,喉黑色而头部灰色更深。虹膜黄色,喙上颚朱红色,喙尖黄色,下颚黄色,脚灰色或肉色。


了解更多>>
灰短脚鹎

灰短脚鹎Hemixos flavala,英文名Ashy Bulbul。头顶和短的冠羽黑色,耳羽粉褐色。上体暗灰色,两翅黑褐色,具大块黄绿色斑,喉白色,胸灰色,其余下体白色。虹膜褐红色,喙深褐色,脚深褐色。


了解更多>>
小异角蟾

小异角蟾 Xenophrys minor(同物异名:小角蟾Panophrys minor, Megophrys minor)本种外形与挂墩角蟾很相似。但小角蟾的体形略大;后肢较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雄蟾第一、第二指均有细密黑色婚刺。成蟾在夏季雨夜或雨后的晴天夜晚多栖于灌木、草丛下或溪边石上发出“呷、呷、呷”的连续鸣声。5~12月均可见到蝌蚪,多栖息于在流溪边碎石间或水凼内水草根下;稍受惊扰,即钻入深水石下或石隙间


了解更多>>
合江臭蛙

合江臭蛙Odorrana hejiangensis,本种与安龙臭蛙Odorrana anlungensis 相近,但本种体型较大,雄蛙体长34-56mm,雌蛙体长86-88mm;趾间蹼缺刻较浅。成蛙多栖于植被茂密,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环境阴湿的中型山溪中,白天隐蔽在岸边或水中石下,夜间在溪旁等处活动。4月的雌蛙腹内卵粒直径2mm,呈乳白色,已近临产。繁殖季节可能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峨眉异角蟾

峨眉异角蟾 Xenophrys omeimontis(同物异名:峨眉角蟾 Megophrys omeimontis),犁骨棱发达,末端膨大具细齿;雄蟾第一、第二指婚垫上有细而密集的黑刺;趾侧缘膜窄,基部相连成蹼迹。4~8月成蟾常栖于流溪及其附近的密林中,白天多隐蔽在流溪边大石块下;夜间常蹲于溪边石头、草丛或落叶间,以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和蜘蛛等小动物为食。雄蟾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的下午和夜间发出“呷、呷、呷”的连续鸣声。交配时雄蟾前肢抱在雌蟾的胯部,产卵282~429粒,卵群呈团状,黏附在石块底面。蝌蚪多在溪边碎石间活动。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