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蜂鹰Pernis ptilorhynchus,国际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体长50~66cm。头侧具短而硬的鳞片状羽,且较厚密,头后枕部通常具有短的羽冠。上体通常为黑褐色,头侧灰色,喉白色,具黑色中央纹,其余下体具淡红褐色和白色相间排列的横带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初级飞羽暗灰色,尖端黑色,翼下飞羽白色或灰色,具黑色横带,尾灰色或白色,具黑色端斑,基部有两条黑色横带。体色变化较大,但通过头侧短而硬的鳞片状羽和尾基部两条黑色横带以及宽阔的黑色端斑,亦不难和其他猛禽区别。虹膜金黄色或橙红色,幼鸟为褐色,嘴黑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主要以黄蜂和其他蜂类以及他们的蜂蜜、蜂蜡和幼虫为食,也吃昆虫和昆虫幼虫,偶尔也吃小的蛇、蜥蜴、蛙、小的哺乳动物、鼠类、鸟、鸟卵和幼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通常在空中飞行捕食。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上。
白尾鹞Circus cyaneus,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体长41~53cm。雄鸟上体蓝灰色、头和胸较暗,翅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腹、两胁和翅下覆羽白色,飞翔时,从上面看,蓝灰色的上体,白色的腰和黑色翅尖形成鲜明对比;从下面看,白色的下体,较暗的胸和黑色的翅尖也形成鲜明的对比。雌鸟上体暗褐色,尾上覆羽白色,下体皮黄色或棕黄褐色,杂以粗的红褐色或暗褐色纵纹;常贴地面低空飞行,滑翔时两翅上举呈“V”字形,并不时的抖动。幼鸟似雌鸟,但下体较淡,纵纹更为显著。虹膜黄色,嘴黑色,基部蓝灰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主要以小型鸟类、鼠类、蛙、蜥蜴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白天活动和觅食,尤其是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捕食主要在地上。繁殖期4~7月,繁殖期常见成对在空中作求偶飞行,彼此相互追逐。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猛禽,体长84~91cm。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尾白色,呈楔形。幼鸟通体暗褐色,具不同程度的斑点,尾和嘴暗色。成鸟容易鉴别,通过它白色的尾,淡色的头和巨大的、淡黄色的嘴很容易将它认出。幼鸟要5年才能有和成鸟一样的羽毛,不同年龄的亚成体羽色均有变化,鉴别较困难。虹膜黄色,幼鸟为褐色,嘴和蜡膜尾黄色,幼鸟尾黑褐色到褐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主要以鱼类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利用利爪伸入水中抓捕,也捕食鸟类和中小型哺乳动物。在冬季食物缺乏时,偶尔也攻击家禽和家畜。繁殖期4~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