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Animals
宝兴树蛙

宝兴树蛙Rhacophorus dugritei,雄蛙体长42~45mm,雌蛙体长58~64mm;体较肥壮;头较扁,头宽大于头长;雄蛙吻端斜尖,雌蛙吻端圆而高;吻棱明显;鼻孔位于吻眼之间;鼻间距与眼间距几乎相等,上眼睑宽约为眼间距的2/3;鼓膜小于第三指吸盘;颞褶平直达肩部上方;舌后端缺刻深;犁骨齿列强,几乎平置 ;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前肢长,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之半;指腹面有清晰的肉质垫;关节下瘤甚发达,有成行的指基下瘤;内掌突扁平,椭圆形,无外掌突;一、二指有乳白色婚垫;后肢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鼓膜;胫长不到体长之半;指端有吸盘,其腹面边缘具马蹄形沟;第三指吸盘与上眼睑几乎等宽,第一指吸盘小;指侧具缘膜;除第五趾外均以缘膜达趾端;指式:3>4>2>1;第三、第五趾等长,达第四趾第三关节下瘤;外侧2指间半蹼;趾间蹼较发达,第四趾蹼达第二关节下瘤;关节下瘤明显,有成行的趾基下瘤;内蹠突大,有游离刃,外蹠突小而扁圆(有的标本不明显);背面皮肤有小疣,疣上无刺;腹面及股部下方密布扁平疣,咽喉部疣粒较小。体色变异颇大,背面多为绿色或深棕色,散有不规则的大小棕色斑点,斑点边缘色较深,部分个体背面为棕绿色或纯绿色;腹面乳白色,散有黑色斑点或云斑;卵粒白色,卵径2.5mm左右;第33~34期蝌蚪全长平均38mm,头体长14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71%;体背面棕绿色或酱黑色,有金黄色小点;头部较窄,体较宽,尾肌较弱,尾末端钝尖呈黑色或不黑;唇齿式多为I:3+3/1+1:Ⅱ;口角乳突一排,副突较少;下唇乳突一排,中央部位约缺3个乳突。


了解更多>>
普洱树蛙

       普洱树蛙Rhacophorus puerensis,雄蛙平均体长40.5mm,雌蛙53.6mm,雌雄头宽均大于头长,雄蛙吻部较雌蛙略尖,吻端稍微超出下颌,吻棱明显,颊面略呈三角形,中间较凹 ,鼻间距与眼间距近于相等,瞳孔为纵置长椭圆形,鼓膜圆形,较小,明显小于眼径,颞褶自眼后方直斜向下与不明显的体侧褶相连,并与口角后的细小疣粒线形成三角形面,舌后端缺刻较深,犁骨齿白色,左右不相连,近于在一条直线上,但两边外侧略向上,接近于鼻孔内上侧缘,具有单咽下外声囊,雄蛙前臂及手长为体长之半,雌蛙稍长为29.7mm,为体长的55.4%,各指有关节下瘤和指基下瘤,内掌突大而明显突起,其长度雌性为4mm,雄蛙为3.2mm;无外掌突,雄蛙第一、二指基部有白色婚垫,第一指婚垫很大,第二指则很小,后肢较短,雄蛙51.4mm,为体长126.9%,雌蛙较长,为体长的1倍半,胫跗关节明显达不到鼓膜,胫长为体长的37%~41.5%,跗足长大于胫长,指端有较大的吸盘,横沟明显,指端腹面有半月形凹痕,第1指吸盘很小,第3指吸盘最大,等于上眼睑宽;指吸盘明显大于趾吸盘,指式:3>4>2>1;趾式:4>3=5>2>1,指间有蹼,雌蛙蹼较雄蛙发达,雄蛙仅微蹼至1/3蹼,雌蛙为2/3蹼;趾间蹼为半蹼或2/3蹼,各趾间蹼只能以缘膜达趾端(第5趾的蹼也未达到趾端) ,各趾关节下瘤为圆形,趾基下瘤不明显,有内蹠突,近于椭圆形,较小,明显小于内掌突;无外蹠突;头顶、背面及体侧有很小而密的疣粒;颌下部、咽部疣粒特细小而密;腹部及股部下面有较大的疣粒;体背侧有不甚明显的侧褶;后肢其他部位及前肢内外侧皮肤均较光滑,无疣粒;前臂、跗蹠外侧至趾端无锯齿状疣;生活时,吻、头上面、背面、四肢上面均为绿色或深绿色,并有圆形或近于圆形赭红色斑点,斑点边缘一般有深褐色环,斑点密度个体间有差异,雌体斑点密度大而更明显,一般雄蛙斑点稀疏而不很明显;腹部颜色主要为灰白色,其上有不甚规则的灰褐色斑纹,雌蛙更明显;喉部色较深;雄性腹面白色,未见斑纹;体侧、腿、胫部内外侧、上臂外侧有黑褐色较大斑纹;浸制标本背面为灰褐色,腹面仍为白色,斑纹仍能见到,但没有生活时清晰;卵泡乳白色,每个卵泡直径约10cm,有的达13cm;卵泡高10~12cm。


了解更多>>
红瘰疣螈

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shanjing,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雄螈全长136~150mm,雌螈全长147~170mm,头部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部较高,略成方形,吻端钝圆或平截,背面两侧棱脊显著隆起,后端部分向内弯曲,后端与耳后腺前端相连接,鼻孔近吻端,上、下颌具细齿,舌较小,近圆形或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粘连,两侧游离,口裂达眼后角下后方,犁骨齿呈“∧”形,颈褶明显,躯干呈圆柱状,中央有细棱脊;体背部脊棱宽平,前后肢较长,指式:3>2>4>1;趾式:3>4>2>5>1。尾部较弱,尾基部宽厚、向后侧扁,尾末端钝圆 ,尾鳍褶较低,尾背鳍褶发达,始自背中部。背部及体侧棕黑色;头部、背部脊棱、体侧瘰粒、尾部、四肢、肛周围均为棕红色或棕黄色;腹面以棕黑色为主。全身满布疣粒,有圆形瘰粒14~16枚,排成纵列;体腹面有横缢纹;卵呈圆形,动物极浅棕灰色,植物极色浅,卵径2.5~3.0mm,卵外胶囊直径6.5mm左右;幼体孵出时全长11mm左右,具外鳃和平衡枝。


了解更多>>
缅甸树蛙

缅甸树蛙Rhacophorus burmanus,也称缅甸树蛙、贡山泛树蛙,雄蛙体长54~72mm,雌蛙体长66~82mm ,体型中等大小,雄蛙头长略大于头宽,雌蛙者几乎相等,吻部极度向前倾斜,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颊部略向外倾斜,颊面凹入,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瞳孔平置椭圆呈蓝黑色,虹膜绿黄色,鼓膜椭圆斜置,距眼近,其纵径约为眼径的1/2,颞褶为浅棕色,舌后端缺刻深,犁骨齿不成弧状弯曲,外端略超过内鼻孔前角、微微倾斜,但内端不超过内鼻孔后缘,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声囊孔大,呈长裂形,位于近两口角部位, 前肢较粗壮,雌蛙次之,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之半,第三、第四指远端关节下瘤较近端者大,雄蛙第一、第二指有乳白色婚垫 ,后肢长超过体长的1.5倍 后肢贴体前伸,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中部或眼前,左右跟部相遇,足略短于胫,指端有吸盘,背面可见“Y”形迹,其腹面边缘有马蹄形沟,第一指吸盘较其余指吸盘小;趾端与指端同,但吸盘较小;趾间全蹼,除第四趾蹼达远端关节下瘤外,其余各趾蹼均达吸盘基部 ,第一指内侧和第二、第三指外侧缘膜较明显,指式:3>4>2>l,第一,第二指间仅基部具蹼,第二、第三、第四指间约1/3蹼 ,关节下瘤小而圆,内蹠突小而扁平、椭圆形,无外蹠突,雄蛙整个背面均有白色角质小颗粒,雌蛙的较稀疏;腹面密布扁平疣,下颌及咽胸部的疣粒较小,雌蛙下颌前部平滑无疣。整个背面为草绿色,其上有稀疏的棕色小斑点;体侧至胯部、股内外侧有许多乳黄色斑点,其大小不等,多镶有酱紫色的边。吻棱、上眼睑外缘和颞褶为浅棕色;指、趾和蹼为暗棕色;腹面浅紫棕色,其上分布有数目不等的深色斑点,卵径2.5mm;卵粒乳黄色,蝌蚪体宽色深;眼位于头背侧,尾末端钝尖略向上翘起;唇齿式多为I:4+4/1+1:Ⅱ,极个别为I:5+5/1+1:Ⅱ。

参考自《中国两栖类》。


了解更多>>
高山倭蛙

       高山倭蛙(高山蛙)Nanorana parkeri,雄蛙体长28~35mm,雌蛙体长33~41mm ;头长宽几乎相等 ;吻端钝尖;略突出于下唇;吻棱不显;鼻间距大于眼间距几乎等于上眼睑宽; 瞳孔横椭圆形 ;鼓膜小,有细长耳柱骨;颞褶较显,其上有疣粒;舌椭圆形后端微缺;无犁骨齿或细弱,无声囊 ;前肢短 ,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指较短而略扁,指基部关节下瘤明显;内掌突扁平,呈卵圆形;雄性第一、二指上有绒毛状婚垫,胸部有一对刺团 ;后肢短 后肢贴体,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左右跟部仅相遇 ;胫长不到体长之半 ;指、趾端钝圆无沟;趾间蹼缘缺刻深,第四趾约具2/3蹼,外侧跖间微具蹼 ;关节下瘤不明显 ;内蹠突小,呈椭圆形,无外蹠突 ;皮肤粗糙,体背部长短疣粒明显,沿脊线两侧的长疣排列较规则,体侧和后肢上小圆痣粒明显或不显,咽、胸及腹前部光滑,腹后端有扁平疣。体和四肢背面橄榄绿色、黄绿色或深绿色,上有深棕色或黑褐色大椭圆斑,其边缘镶有浅色纹;背脊中央常有一条黄绿色细脊纹;腹面米黄色无斑点;卵径1.9mm左右,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灰棕色。其外包以两层卵胶膜,直径为6.0~7.5mm,卵粒彼此粘连成块状或团状;第29~34期蝌蚪全长平均27mm,头体长11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45%;多为深棕色,上尾鳍有小黑点;体肥,吻端较尖,尾弱,尾末端钝圆;唇齿式多为Ⅰ:2+2/1+1:Ⅱ;下唇乳突一排, 下唇齿外侧第一排显然短于第二排,两口角副突多剐。新成蛙体长10~12mm。


了解更多>>
灰喉柳莺

灰喉柳莺Phylloscopus maculipennis,小型鸟类,体长8~l0cm。头顶至后颈暗褐色,眉纹和中央冠纹淡皮黄白色,中央冠纹不明显。背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鲜黄色,两翅和尾暗褐色,羽缘黄绿色,翅上具两道橙黄色或黄白色翅斑,最外侧3对尾羽为白色。颏、喉、胸灰白色,其余下体鲜黄色。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脚肉色或黄褐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了解更多>>
灰翅鸫

灰翅鸫Turdus boulboul,中型鸟类。体长26~29cm。雄鸟通体黑色,翅上具大而明显的淡灰色翼斑,在黑色体羽的衬托下极为醒目。腹至尾下覆羽具银灰色羽缘,形成明显的银灰色鳞状斑。嘴橙黄色,眼周黄色。雌鸟通体橄榄褐色具淡红褐色翅斑,嘴亦为黄色。虹膜褐色,嘴橙黄色,脚深黄色或肉色。主要以甲虫、毛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蚯蚓、蛞蝓、蜗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期5~7月,营巢于林下小树上,巢多置于紧靠树干的水平侧枝枝杈上,距地高2.5m。 


了解更多>>
灰背燕尾

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中型鸟类,体长21~24cm。尾长、呈深叉状。头顶至背蓝灰色,前额有一宽的白带,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色,基部和端部白色,折叠时呈黑白横带状。翅黑色具白色翅斑,额基、脸颊、颏、喉黑色,其余下体白色。虹膜黑褐色,嘴黑色。脚肉白色。主要以甲虫、水生昆虫、蚂蚁、蜻蜓幼虫、毛虫、螺等昆虫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河岸岩石缝隙中。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