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目
熊猴

       熊猴Macaca assamensis,别名阿萨姆猴、大青猴、喜马拉雅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长560~650mm;貌似猕猴,但体形较大,憨态似熊。头大脸长,吻突出;面部肉色,老年生黑斑;头顶有“毛漩”,顶毛向四周放射;头、颈淡黄色;体背棕褐色或棕黄色;腹部淡灰或略染黄色。肩部毛较长,体毛粗而蓬松;尾毛稀;基部深棕色,尖端稍淡,像裸露的小棍,尾长不及体长之半。


了解更多>>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别名黑猴、雷猴、黑金丝猴、反鼻猴、仰鼻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粗壮,体长740mm~830mm,尾长510mm~720mm。头顶有一尖长的黑灰色冠毛,鼻孔向上仰。脸灰白色,唇粉红色,眼周和鼻部青灰色,颊下部、喉、颈侧、前肩、胸、腹、臀部两侧长有白斑;毛长而白,毛最长可达230mm。四肢外侧及尾均黑灰色,手、足黑色。初生幼仔浅灰白色,嘴粉红色,四肢趾尖,樱桃红色。


了解更多>>
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别名仰鼻猴、金线猴、金丝猴、蓝面猴,我国特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较长,体长540~680mm,尾长685mm,耳长34mm。唇肥厚突出,成体嘴角上方有很大突起;鼻孔上仰;脸部蓝色;无颊囊;四肢粗壮,后肢较前肢长。头部中央有黑色冠状毛;颊、颈侧棕红色。北背部有弯曲的金黄色长毛,杂有灰褐色长毛,背毛可长达300mm;腹面淡黄色或乳白色;四肢外侧黑褐色;臀部及大腿上部黄白色,手掌、脚掌深褐色,趾尖灰褐色,尾深褐色,尖端白色;雌性色较淡。


了解更多>>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 tianxing,也叫天行长臂猿。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东白眉长臂猿H. leuconedys,2017年被研究人员确认为新物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 tianxing。体长440~650mm,前肢很长,后肢短;头较小,面部短而扁,脸黑色,有两道白眉;头上无直立冠毛,顶毛向后伸呈扁平状。体毛大都为黑褐色,前胸、腹部黑棕色,手足黑色,眼睛褐色,耳隐于毛中。雌性体毛为淡黄褐色,颊较深暗为黑褐色。树栖性,很少下地;群居,雌雄和幼崽组成一小群体,过家庭式的生活;昼行性,早晨发出嘹亮的叫声。食果实、嫩芽、嫩枝、花、昆虫、鸟卵和小鸟等。春秋繁殖,年产一胎或隔年产一胎,妊娠期7个月,每胎产一仔,初仔体毛为乳白色。寿命一般为20~30年。

参考资料:Fan, P., et al.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of Hoolock gibbon (Primates: Hylobatidae) based on integrative tax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017).


了解更多>>
西黑冠长臂猿

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别名长手猴、黑冠长臂猿、乌猿、猿、潦。两臂伸开可达1500mm,后肢很短。雄性成体全身黑色,头顶有略微耸立的冠毛;眼棕色;鼻子扁平,呈鹰钩状,手和手指比脚和脚趾长;无尾,有黑色臀。雌性全身淡黄色,头顶中央为黑色。出生幼仔金黄色,6个月后雄性逐渐变成黑色。昼行性;树栖,常年在树上活动,两长臂穿林越树,如跃平地。清晨连声高叫,吼声嘹亮。群居,有5~8只组成一个家族。食嫩叶、嫩枝、花、野果及昆虫、虫卵、小鸟等。每隔两年繁殖1次,秋冬季产仔,每胎1仔,孕期7个月。寿命25~30年。


了解更多>>
猕猴

猕猴Macaca mulatta,别名恒河猴、广西猴、猴子、黄猴、沐猴等,体形中等,体长450~510mm,尾长为体长之半;手足均具五指(趾),指甲扁平;有颊囊;臀胝体明显,多为红色。头顶无漩毛;额毛往后覆盖;脸颊为肉红色,面部有稀疏的黑色短毛,脸颊四周有黑毛。额、头顶为棕黄色,头、颈、肩为灰棕色或棕黄色,后背至臀部、后肢外侧为棕黄色,颈、腹面淡灰色,腹两侧为棕色;前臂外侧浅黄色,内侧灰色;尾背正中黑棕色,尾尖灰黄色;手背灰黑色,足背灰棕色,黑色。多在树上和悬崖峭壁处活动。群居,每群10~60只,甚至多达100~200只。健壮得胜者为“猴王”。每日清晨开始活动,杂食性,采食野果、幼芽、竹笋、花、鸟卵和昆虫等。夜宿岩洞、悬崖或树上。繁殖期不固定,妊娠期150~165天,每胎产1仔,偶有2仔。


了解更多>>
藏酋猴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别名藏猕猴、青猴、四川短尾猴、断尾猴、毛面猴、马猴,我国特产猴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较大,体长580~710mm,尾长70~90mm。头大、吻长、有颊囊。雄性脸肉色,眼周白色;雌性脸红色,眼周粉红色;老年个体脸呈灰白色。头顶和颈毛褐色,有棕环;下颏、颊灰褐色,背、腰至尾基、尾背面均为黑褐色;四肢外侧同背色,内侧浅灰色;腹面灰褐色;趾甲黑褐色。昼行性,多姿地面上活动,夜晚在崖壁缝隙或山洞中过夜;群居,小群20~40只,大群多达50~70只;活动时有强壮的“猴王”带领,“猴王”年老体弱后独居生活。食野果、竹笋、树叶、昆虫、蜥蜴、小鸟等,也盗食农作物。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偶有2仔。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