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

Panthera tigris,头体长140-280 cm;尾长910-1,100;后足长234-420;耳长95-130;颅全长252-333;体重90-306 kg。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并且是现存的最大的猫科动物,虎是唯一一种经常以人为食的动物。或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没有其他任何食肉动物能和老虎相比,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虎经常被视作权利和力量的象征,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中,其他国家也存在。在《易经》中,虎代表“阴”或邪恶。猎杀或捕捉老虎被认为是猎人最高的荣誉。虎是最好辨认的猫科动物,它们是唯一完全有条带花纹的猫科动物,并且是体型最大的。毛皮呈橙红色到红棕色或橘黄色,并带有许多竖直的黑色条纹。身体两侧的条纹不同,可延续到腹部。腹部白色;眼睛上部有亮白区;尾上一般有10个黑色环纹。后肢比前肢稍长,尾长于头体长之半,并且呈圆棍状。虎的头骨仅在大小上就很容易与其他猫科动物区别,它是唯一头骨长超过250mm的猫科动物。辨认虎的其他特征有:眶内区比眶后区宽;颧骨不触及泪骨;额骨与鼻骨的骨缝有明显的凹陷;眶后突小;齿列长大于80mm;颧骨宽大于200mm;P4长度大于30mm,并有强壮的外前附尖;M1宽度大于10 mm;m1具明显的下次尖;p4具大的下次尖,且大于下前尖。齿式:3.1.3.1/3.1.2.1 = 30。


了解更多>>
金猫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头体长710-1,050;尾长400-560;后足长165-180;耳长60-70;颅全长98-131;体重9-16千克。金猫有两种不同的色型:金色型—顾名思义,从深棕色到红色、金色或灰色,偶尔有黑色的个体。常见的色型是颈和背部略带红色或金色,身体两侧明显更淡。这种色型的头部总是显示出独特的金猫模式(见下)。另一种色型是花斑型,与豹猫相似(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头部颜色独特:有明显的纵向的白色眼间斑;还有一条颜色更浅的条纹,它从一个中间斑点到眼间斑,再到头冠,这些条纹两边还有黑纹。从眼下到颊部通常有宽的白色颊斑,鼻下部和下唇为白色。耳后深色(黑色到深棕色),中心的颜色稍浅。尾长(头体长的50-66%),明显的双色,上面深色,下面淡白色,尤其是距尾尖一半处。花斑型的尾有12-15个黑条,但仍具有金色型的双色特征。

头骨只是在大小上可与猞猁(Lynx lynx)混淆,因为这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头骨长度在100-150毫米之间的种。丛林猫(Felis chaus)的头骨大小也相仿,但是可以根据上颌吻突的浅凹和接近听泡的相对扁平的乳突加以区别。金猫和猞猁的凹陷消失而乳突在侧面延长。猞猁有相对大的膨胀的外鼓膜泡,在额骨的眶内区有明显的凹陷,沿中缝还有一个明显的额/鼻骨凹陷(而金猫没有这些特征)。金猫在翼骨侧面有发达的侧凸缘。雄性有显著的矢状脊,但雌性的矢状脊呈七弦琴形的,并且外形更小。齿式是:3.1.2-3.1/3.1.2.1 = 28-30。

参考自《中国兽类野外图鉴》


了解更多>>
猞猁

猞猁Lynx lynx,头体长800-1,300;尾长110-250;后足长225-250;耳长80-95;颅全长145-160;体重18-38千克。猞猁属中体型最大的,身体底色从灰色到灰褐色。皮毛上的斑点变化也很大,从很小的模糊的斑点到较大的清晰的斑点。喜马拉雅的猞猁毛色非常苍白,通常无清晰的斑点,而欧洲的猞猁斑点明显。喉部及体下方呈白色到浅灰色。猞猁是猫科动物中毛发最柔软的,在其背上每平方厘米有9000根毛。猞猁有独特的四肢,后肢比前肢长。四足宽大,趾间有连接的皮瓣,冬季足下方覆有长而密的毛。足迹上的质量负载轻盈度(重量/平方厘米)是猫科动物中最好的之一,是猫属的3倍。耳朵有长的毛簇,耳后中部有淡灰色斑点。从耳至喉部有长的领毛。耳内侧常覆有白毛。尾非常短,约等于后足长,尾尖黑色。乳头3对。在明显的听泡中,外鼓骨(前侧面部分)非常膨胀。乳突大,呈球形突起,额骨不是很突出。眶后突之间有一个显著的凹陷,眶后突相对较小。颧骨向吻部突出至眶下沟。前颌骨的吻突和额骨连接或接近。P2缺如;犬齿大大长于P4长度。齿式:3.1.2.1/3.1.2.1 = 28。


了解更多>>
雪豹

雪豹Panthera uncia,头体长1,100-1,300;尾长800-1,000;后足长265;耳长61;颅全长155-173;体重38-75 kg.。雪豹的基本毛色是一致的浅灰色并有黑色的环或者斑纹。尽管雪豹的毛色变化很大,但最常见的是灰黑色和白色相嵌合。腹部是白色。在头和颈部的斑点是实心的,然而在身体上呈现不规则的圆环。在背部,斑点接合在一起形成了自颈部到尾基部的两条黑色纹线。耳短而圆,位于头的两侧,二者间隔较宽。耳后黑色,并且中心部分是灰白色的。眼睛在猫科动物中明显不同,其虹膜总是浅绿色或浅灰色。尾非常长且相当粗,至少是头体长的75%,而腿看上去不成比例地短。它们的皮毛特别珍贵,其冬毛背部有5 cm长,腹部长达12 cm,毛发密度高达4,000根/cm2。前足比后足更大。它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头骨显著地呈高度半球形或拱起。这也说明了基颅长度相对较短,并且该种也是豹亚科动物中唯一下颌窝后突与枕髁间距小于颅基长30%的种类。听泡的外鼓室与内鼓室几乎等大,侧枕突明显延伸到听泡以外。鼻腔较大,在这种头骨大小中超出了期望值。第三前臼齿之前的下颌骨高度至少等于或者甚至大于第一臼齿之后的高度。鼻骨比其他任何豹亚科种类都宽,鼻骨骨缝长度仅比其宽度大5%~20%,并且不向后延伸到上颌那么远。眶内宽度比眶后宽度更宽,相对比例上也比其他豹亚科动物更宽(大于颅基长的25%)。第一上臼齿比其他豹亚科种类更显方形,其宽度小于6mm。齿式:3.1.3.1/3.1.3.1 = 30。

参考自《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了解更多>>
豹(金钱豹)

豹(金钱豹)Panthera pardus,头体长1,000-1,910;尾长700-1,000;后足长220-245;耳长63-75;颅全长175-221;体重37-90千克。豹的基色通常是浅褐色到淡黄灰色,头、四肢和尾带有黑色花瓣状斑点——头、腿和腹面是单个的黑色斑点。耳在头两侧,短而圆。腹部白色。黑化个体较常见。豹腿相对短,是亚洲最大的带斑点的猫类。其尾长是头体长的60-75%。雄性比雌性重30-50%。在几乎所有比例中,豹的头骨比虎的要小。相应地,头骨更狭窄,颧骨宽小于颅基长的70%(而虎的大于70%);齿列长度(小于75mm)小于颅基长的40%。雄性有十分发达的矢状脊,而雌性几乎没有。M1的宽度小于10mm,P4长度小于30 mm。齿式:3.1.2-3.1/3.1.2.1 = 28-30。

参考自《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了解更多>>
兔狲

       兔狲Felis manul,别名玛瑙、乌伦,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似家猫,重2~3kg。额宽,两耳相距较远;吻短,颜面部几乎直立,略似猿猴脸型;尾粗圆,末端粗钝;腹毛比背毛长近一倍;四肢有2~3条模糊的黑横纹,尾亦有6~8条黑细纹。体背毛棕黄或浅红棕色,少数银灰色,背脊暗黑色;腹部长毛白色,绒毛灰色或淡黄色。以旱獭、野禽及鼠类为食。视觉、听觉较敏锐,避敌时行动迅速,叫声与家猫相似。


了解更多>>
荒漠猫

荒漠猫Felis bieti,别名漠猫,我国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背有很特别的长毛,体背和四肢外侧浅黄灰色,背中央略具暗红棕色,腹面暗黄色,背腹间无明显分界,有时在臀部外侧有3~4条细而不明显的暗横纹;眉毛同背色,其末端有3~4条暗棕色纹,末端黑色。头部和四肢的局部颜色因地区亚种不同变化较大,指名亚种头部白色,耳基部淡红褐色。以鼠类尾主要食物。数量稀少,对其生活习性不甚了解。


了解更多>>
豹猫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别名野猫、狸猫、抓鸡虎、麻狸、钱猫。外形酷似家猫,全身花纹斑驳;体毛浅棕或淡黄色,颊部有两条白色细纹,耳背有浅黄色斑,体背有四条棕黑色环,腹部白色,体侧有数行斑点,臀部斑点较大,四肢斑点较小;尾与背同色。具棕黑色斑和半环,尾尖端棕或黑色。以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为窝穴。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和昆虫为食,也吃浆果、榕树果和部分嫩枝、嫩草,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北方的豹猫繁殖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春夏季繁殖。春季发情交配,妊娠期约2个月,5~6月产仔,每年1胎,每胎2~4仔;南方豹猫的繁殖不受季节限制,每胎2~3仔。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