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Yunan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八线腹链蛇

八线腹链蛇Amphiesma octolineata,云贵高原及川西山区各种静水水域及其附近常见的一种中型游蛇。背面黑褐为主,呈深浅相间的若干纵纹,常有腹链,腹链外侧常呈浅红色纵纹。背鳞最外行平滑,每一鳞片后端略有缺凹。体型等,雌性全长(560+131) mm(云南)。头背暗褐色,上唇鳞及头腹面浅黄色,唇鳞缘多有黑褐斑。躯干及尾部色斑变异甚大,总的特点是显示出深浅相间的若干纵纹,大致由以下部分组成:背面灰褐的基色上,背侧位置有二条黑色或黑褐色纵纹,始自眼后,通达尾末;腹鳞与D1间鳞沟黑色构成的黑色折线,此折线或有或无;腹鳞近外侧有一黑色点斑,前后缀连成链纹,此链纹或有或无,或始自颈后,或始自体前段;腹链与折线间常为浅橘红色;左右腹链之间为淡黄绿色。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云南臭蛙

云南臭蛙Odorrana andersonii,雄蛙体长71mm,雌蛙体长100mm左右,背部皮肤较粗糙,自吻端至肛部满布疣粒,有分散大疣和刺粒;头侧及鼓膜周缘有小白刺;颞褶宽厚,平直;肩上方至胯部以及体后端小白刺疣密集;股后方有扁平疣。生活时体前部多为绿色,杂以不规则的棕色斑,有的连成不规则的大网状斑,或呈点状斑,大疣粒周围多为棕黑色,个体小者疣粒和色斑清晰,个体大者色斑较一致;体后1/3部位为黑褐色与灰黄色相间;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褐色与黄色相间成大、小云斑;唇缘及四肢有黑褐色与灰黄色相间的横纹,一般股、胫部各有5-7条。咽喉部灰黄色,腹部和四肢腹面为浅黄色;股后面有黑褐色大斑,其斑多为股部横纹的延伸,其间夹有浅黄色细纹;掌突及跗蹠部腹面紫灰色。液浸标本体和四肢背面多为棕灰色,深色斑纹清晰。指端有小吸盘或不明显,有腹侧沟(少数指、趾单侧或双侧无沟),两侧沟在指、趾端不连接,相距远;雄蛙胸部有2团白刺,略呈“8”形。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黑眶蟾蜍

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雄蟾体长72~81mm,雌蟾体长95~112mm,背部一般为黄棕或黑棕色,部分个体具不规则棕红色斑;腹面乳黄色,多少有花斑。皮肤粗糙,全身除头顶外,满布瘰粒或疣粒,背部瘰粒多,背中线两侧,自枕至体端有排列成行的较大圆疣;腹部密布小疣,四肢刺疣较小;所有疣粒顶部都有黑色角质刺。鼓膜大而显著;吻棱及上眼睑内侧黑色骨质棱强;有鼓上棱,耳后腺不紧接眼后;雄蟾有内声囊。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多疣狭口蛙

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雄蛙体长41~46mm,雌蛙体长46~52mm,皮肤粗糙。背部有许多小疣,近背中线者多为长形,断续排列成纵行,自吻至肛部的正中常有一细棱;体侧、肛周围及股后多为小圆疣,枕部有一横肤沟;颞褶厚。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橄榄绿色或灰棕色,散有大小数量不等的黑点,有的体侧也有黑点;上、下唇缘黄绿色;少数标本肩部有细窄的浅色花斑。雄蛙咽喉部满黄绿色斑点,腹部米黄色;雌蛙咽喉部及腹部均为乳黄色。液浸标本背面棕色或棕灰色,疣上黑点隐约可见;腹面灰白色,少数标本胸、腹部花斑仍显;雄蛙咽喉部色深。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滇南臭蛙

滇南臭蛙Odorrana tiannanensis,雄蛙体长53mm.雌蛙体长99mm左右,背部皮肤粗糙,体侧疣粒较背部的大;两跟前缘正中有一个米黄色点。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体背棕黄色或浅棕黄色,体背黑斑点不清晰;体侧之黑点众多。腹面乳黄色,无斑纹。液浸标本背部及体侧之黑点较生活时更为明显,四肢亦显出横纹,雄蛙尤甚。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远超过吻端,趾间全蹊。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


了解更多>>
华夏剑凤蝶

华夏剑凤蝶Pazala glycerion,成虫:翅展58—62 mm。体背黑褐色,具黄白色长毛,腹面灰白色。翅淡黄白色,很薄。前翅斑纹黑褐色或淡黑色,有10条横带或斜横带,近基部的2条从前缘直到后缘,中域5条只到中室后缘,亚外缘区及外缘3条直达臀角。后翅从前缘斜向臀角区有4条斜斑纹,包括外缘1条,到尾突处汇合成大黑斑块与2个小黄斑相连;尾突基部有青蓝色弯月形纹,尾突细长,末端黄白色;翅反面与正面相似,但后翅中部两条黑线夹成“8”字形,其中靠前缘的环内为黄色。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消失;颚形突指状,膜质;在背兜末端有角突2个,侧边有小齿突;抱器瓣大半椭圆形,腹缘有长锯片状突;背缘弧形,端部有叶状大突,叶突的外缘与内缘锯齿状;内突从抱器背基部发生,中部有1个末端具齿的指状突,端部边缘具齿;阳茎骨化程度差,端部尖。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了解更多>>
西南绣球

西南绣球Hydrangea davidii,灌木,高1-2.5米;一年生小枝褐色或暗红褐色,初时密被淡黄色短柔毛,后渐变近无毛,二年生小枝淡黄褐色,树皮呈薄片状剥落。叶纸质,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具尾状长尖头,基部楔形或略钝,边缘于基部以上具粗齿或小锯齿,干后上面黄褐色,疏被小糙伏毛,后渐变近无毛,脉上的毛较密,短而略弯曲,不易脱落,下面黄绿色,近无毛,仅脉上被稍长的柔毛,脉腋间的毛常密集成丛;侧脉7-11对,弯拱,下面稍凸起,小脉稀疏网状,下面明显;叶柄长1-1.5厘米,被微弯的短柔毛或扩展的疏长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直径7-10厘米,结果时达14厘米,顶端微拱或截平,分枝3,不等粗,中间1条常较粗和长,密被淡黄褐色短柔毛;不育花萼片3-4,阔卵形、三角状卵形或扁卵圆形,不等大,较大的长1.3-2.3厘米,宽1.1-3厘米,先端略尖或浑圆,全缘或具数小齿;孕性花深蓝色,萼筒杯状,长0.7-1毫米,宽1.5-2毫米,萼齿狭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长0.5-1.5毫米;花瓣狭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4毫米,宽1-1.1毫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具长0.5-1毫米的爪;雄蕊8-10枚,近等长,长1.5-2.5毫米,较长的于花蕾时不内折,花药阔长圆形或近圆形,长0.5-0.8毫米;子房近半上位或半上位,花柱3-4,花期长约1毫米,果期长1.5-2毫米,外弯,柱头增大,沿花柱内侧下延。蒴果近球形,连花柱长3.5-4.5毫米,宽2.5-3.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1.2-2毫米,约等于萼筒长度;种子淡褐色,倒卵形或椭圆形,长0.5-0.6毫米,无翅,具网状脉纹。花期4-6月,果期9-10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了解更多>>
褐背鹟鵙

褐背鹟鵙Hemipus picatus,体型小,雄鸟头黑色,背黑褐色,翅具白色宽阔翼班,腰部白色,喉至尾下覆羽淡灰褐色,尾楔形且两侧白色。雌鸟似雄鸟,但雄鸟的黑色部位为灰褐色。似小斑姬鹟但无白色眉纹。虹膜棕色,灰黑色,脚黑色。

参考自《中国鸟类图鉴 便携版》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