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Yunan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粗皮姬蛙

粗皮姬蛙Microhyla butleri,雄蛙体长20~25mm,雌蛙体长21~25mm,背面皮肤粗糙,满布疣粒:背中线上的疣粒较细长,太多排列成行,背两侧的较大而圆;四肢背面也有疣粒;枕部有肤沟,向两侧斜达口角后绕至腹面,在咽喉部相连形成咽褶;股基部后方圆疣较多。腹面皮肤光滑。 生活时身体及四肢背面为灰色或灰棕色,背上许多疣粒上有红色小点。背部中央有镶黄边的黑酱色大花斑,此花斑起自上眼睑内侧,向后延伸至躯干中央汇成宽窄相间的主干;在背后端,主干向两侧分叉,形成“∧”形的深色花斑,斜向胯部,恰与后肢贴体时的股部背面黑酱色横纹相吻合;颞部肤沟色浅;从眼后沿体侧至胯部有3-4块黑斑,其中以肩上方的一个最大;四肢背面均有黑横纹。咽喉部有小黑点,雄蛙的尤为密集;腹部及四肢腹面白色。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大狼毒

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可达25厘米,直径6-15毫米。茎自基部多分枝或不分枝,每个分枝上部再数个分枝,高40-80厘米,直径5-9毫米,无毛或被少许柔毛。叶互生,卵状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4厘米,宽3-7毫米,先端钝尖或圆,基部渐狭或呈宽楔形或近平截;叶面绿色,叶背常呈淡绿色,干时呈淡灰色,幼叶尤为明显;主脉明显,且于叶背隆起,侧脉羽状且不明显;全缘;总苞叶(3) 5-7 (8)枚,卵状椭圆形至阔卵形,长1-2.5厘米,宽6-9毫米,先端圆,基部近平截;伞幅(3)5-7(8),长1-3厘米;苞叶2枚,卵圆形或近圆形,长6-10毫米,宽4-8毫米,先端圆,基部近平截。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基部无柄;总苞杯状,直径约3毫米,高约3.5毫米,边缘4裂,裂片卵状三角状,内侧密被白色柔毛;腺体4,肾状半圆形,淡褐色。雄花多数,明显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伸出总苞之外,长3-6毫米;子房密被长瘤;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微2裂。蒴果球状,长与直径均约5.5毫米,密被长瘤或被长瘤,瘤先端尖,基部常压扁;果柄长4-6毫米;花柱宿存,易脱落;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椭圆状,长约3毫米,直径约2毫米,淡黄褐色,光亮,无纹饰;种阜三角状盾形,基部无柄。花果期3-7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了解更多>>
倭花鼠

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头体长105~134;尾长80~115;后足长25~30;耳长9~17;颅全长36~38。背毛短,呈橄榄灰色;腹毛淡黄色;侧面的亮条纹短而窄,呈暗褐白色,中间的两条亮条纹模糊,侧面一对较清楚,但是不像明纹花松鼠mcclellandi那样明显,眼下面的灰白色条纹不与背上其他亮条纹相连,皮毛短。2N=38。

参考自《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了解更多>>
黄腹鼬

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头体长205~334;尾长65~182;后足长22~46;耳长12~21;颅全长43~54;体重168~250g。在外形度量和头骨大小方面,黄腹鼬是Gale亚属最大的。背部和尾侧的臀部形成一个明显的分界。上唇边缘、下颏以及部分喉部为淡白色,其余下体为深黄色,尾长约为头体长的66%。足垫发达,裸露。

参考自《中国兽类野外手册》


了解更多>>
滇南疣螈

滇南疣螈Tylototriton yangi,雄螈全长126.5~158.0(142.3)mm,雌螈全长145.0~171.5(158.3)mm,生活时头后部两侧耳后腺、体侧瘰粒、背脊、指趾前段、肛部及尾部为鲜橘红色,头部及其它部位为黑色或棕黑色,体侧腋部至胯部、胸前或腹后部或多或少有橘黄(红)色斑纹。皮肤粗糙有大小疣粒;体背两侧至尾基部各有大瘰粒一纵列,16~17枚,彼此间不相连。腹面较光滑,满布横缢纹。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绿背树蛙

绿背树蛙Rhacophorus dorsoviridis,皮肤平滑,背面无明显疣粒;头腹面和胸部平滑无疣粒,腹部布满均匀小疣,两侧者略扁平;股后部疣粒较明显,肛上方略显横肤褶。生活时体和四肢背面翠绿、灰绿或棕绿色,背后部散有不规则黄绿色或亮绿色小点;体侧灰白色,与体背颜色分界明显,近胯部和股外侧有2~5个椭圆形黑斑,股内侧和胫内侧有小黑斑;肛上缘横肤褶白色;指、趾背面灰棕色;腹面黄白色,喉部有灰黑色细点。繁殖期雄性腹面鲜黄色,股部前后橘红色。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蓝面树蛙

蓝面树蛙Rhacophorus duboisi,头体背部、四肢背面满布颗粒状斑点和角质刺;头侧光滑,体侧有腺状疣;腹部灰白色,密布小而灰色斑点;喉部光滑,胸、腹及股腹面具腺状疣;生活时,头体及四肢背面为橄榄绿,其上有棕色斑点,虹膜为暗金色。

参考自中国两栖动物名录网站


了解更多>>
长鬣蜥

长鬣蜥Physigathus cocincinus,全长雄蜥(176 + 475) mm,雌蜥 (160 + 403) mm。生活时头、体、尾前四分之一及四肢背面绿褐色,后部有棕色、黄色和粉红色点斑,领缘浅黄棕色,喉部翠蓝色,碳鳞深绿色或棕色,有的个体由背脊向后斜出2-4个“∧”形蓝绿色线纹,腹面草黄绿色,尾中段有深棕黑色环纹6-9个,前部的环纹较窄,向后黑环逐渐加宽而不明显,且呈一致棕色,腹面浅灰色;四肢腹面棕绿色,爪呈浅褐色。体色随环境不同 或同一环境的不同时间而改变。头呈四棱锥形,长度超过宽度,前部较窄,头顶正中凹陷,顶眼清蜥,前额较平,两颊微内陷;吻钝圆,吻长超过眼眶直径或眼耳间距,吻棱圆钝,上睫脊明显;鼻孔椭圆形,位于鼻鳞中央;眼大;鼓膜裸露于表面,其直径约为眼眶直径的二分之一;吻鳞宽度远超过高度,上缘约与6枚小鳞相切,鼻鳞与吻鳞、第 一枚上唇鳞之间有3行小鳞,上唇鳞10-12,仅1号右侧为13,另1号左侧为9,两侧上唇鳞数目常不相等,其内侧有一行大鳞片与上唇缘平行,颊鳞前宽后窄,呈倒三角形;下唇鳞10-11,仅1号左侧为9,另1号左侧为12,中段者较前后大,其内侧为9-11枚更大的鳞片排成一行,与下唇缘平行。头背被覆微弱起棱的细粒鳞,其中以眼眶上方的鳞最小;颖部鳞片逐渐增大,鼓膜后下方,咽喉部两侧有许多分散的大鳞,其中有3或4枚特别高大。头腹面粒鳞由前向后向外逐渐增大,其间杂有小粒鳞;肩褶与喉褶相连,前方另有一发达的喉褶,褶部被小粒鳞。体侧扁,上窄下宽,横切面呈三角形;鬣鳞侧扁而窄长,雄蜥颈鬣发达,最长者长度超过眼眶直径,雌蜥者比眼眶直径短得多,颈鬣与背鬣相连续,前端起于头顶后部,向后止于尾前部三分之一处,躯干与尾交界处中断;躯干部被起棱粒鳞,棱尖斜向后上方;胸腹部、四肢前缘及腹面的鳞片大而平滑,覆瓦状排列。四肢发达,后肢尤强壮,贴体前伸最长趾端超过眼;指、趾发达,均具锐利的爪,外侧鳞片突出形成栉状缘,四肢背面及后缘被粒鳞;股部腹面近端有股孔6-7对,也有个别5,尾极侧扁成鞭状,尾长为头体长的两倍半左右,尾基部背面鳞细小,向后逐渐增大,前后约8鳞行排成一环,尾部鬣鳞渐次消失,由两行棱鳞形成二纵棱,与尾腹面后端的两行棱鳞相对称。雄蜥个体较大,颞部显著隆肿,雌雄均具有股孔。

参考自《中国动物志》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