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针叶林

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针叶林的北界。在寒温带以外的地方,也生长着很多不同类型的针叶林,但是面积比起寒温带的针叶林要小很多了。落叶松喜欢阳光充足而较干旱的环境,森林常较稀疏而阳光直达林下,冬季落叶后林下更是充满阳光,因此落叶松林是典型的“明亮针叶林”。落叶松的根系较浅,可以在永久冻土上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是生活在最严酷环境中的森林。我国大兴安岭的森林就是东西伯利亚的兴安落叶松林的延伸。


了解更多>>
河谷

       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水流的侧蚀使谷坡剥蚀后退,包括谷坡上的片蚀、沟蚀、块体崩落;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3类侵蚀方式经常同时进行,只是不同时间、地段各有所不同。河谷的发育受到气候与构造的影响。


了解更多>>
隐纹花松鼠

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别名金花鼠、花松鼠、花刁林。体形比明纹花松鼠稍大,体长130mm左右。耳尖无丛毛簇,尾毛也不紧贴尾干,显得蓬松;体背毛棕褐色,在头顶、体背中央和臀部的颜色较显著,毛基部灰黑色。背中部有7条纵纹,从背中央向两侧的条纹分别为黑色、棕褐色、棕黄色、浅黄色或白色,最外侧的条纹不明显。两耳尖端有白色束毛,腹毛灰黄色;尾毛亦呈棕褐色,其两侧显棕黄色及黑色边缘。栖居在树洞或在树枝上筑巢。以花、果实、嫩叶及昆虫为食。每胎为2~4仔。  


了解更多>>
赤腹松鼠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别名尾鼠、乌眼眶、红胸松鼠、红腹松鼠,形态似家鼠,体重约300g;吻部较短,头部宽圆,尾背毛密而蓬松。前足四趾,后足五趾;趾爪锐利,善攀缘;体背毛橄榄黄色,有麻色感。眼周围具黄棕色环,耳缘黄色较显著。四足背面颜色加深为黑褐色,足趾黑色。尾中部有不太明显的黄黑相间环,尾末端毛棕黄色、深棕黄色和白毛,因不同地区的不同种群而异。多在白天活动,以野果和嫩叶为食,还常到农田盗食农作物等。每胎多为2~3仔。

参考自《中国兽类彩色图谱》。


了解更多>>
猕猴

猕猴Macaca mulatta,别名恒河猴、广西猴、猴子、黄猴、沐猴等,体形中等,体长450~510mm,尾长为体长之半;手足均具五指(趾),指甲扁平;有颊囊;臀胝体明显,多为红色。头顶无漩毛;额毛往后覆盖;脸颊为肉红色,面部有稀疏的黑色短毛,脸颊四周有黑毛。额、头顶为棕黄色,头、颈、肩为灰棕色或棕黄色,后背至臀部、后肢外侧为棕黄色,颈、腹面淡灰色,腹两侧为棕色;前臂外侧浅黄色,内侧灰色;尾背正中黑棕色,尾尖灰黄色;手背灰黑色,足背灰棕色,黑色。多在树上和悬崖峭壁处活动。群居,每群10~60只,甚至多达100~200只。健壮得胜者为“猴王”。每日清晨开始活动,杂食性,采食野果、幼芽、竹笋、花、鸟卵和昆虫等。夜宿岩洞、悬崖或树上。繁殖期不固定,妊娠期150~165天,每胎产1仔,偶有2仔。


了解更多>>
藏酋猴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别名藏猕猴、青猴、四川短尾猴、断尾猴、毛面猴、马猴,我国特产猴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形较大,体长580~710mm,尾长70~90mm。头大、吻长、有颊囊。雄性脸肉色,眼周白色;雌性脸红色,眼周粉红色;老年个体脸呈灰白色。头顶和颈毛褐色,有棕环;下颏、颊灰褐色,背、腰至尾基、尾背面均为黑褐色;四肢外侧同背色,内侧浅灰色;腹面灰褐色;趾甲黑褐色。昼行性,多姿地面上活动,夜晚在崖壁缝隙或山洞中过夜;群居,小群20~40只,大群多达50~70只;活动时有强壮的“猴王”带领,“猴王”年老体弱后独居生活。食野果、竹笋、树叶、昆虫、蜥蜴、小鸟等,也盗食农作物。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偶有2仔。


了解更多>>
红头咬鹃

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hpalus,中型鸟类,体长35~39cm。雄鸟头、颈、喉和胸暗血红色,下胸具一窄的白色星月形横带,腹和尾下覆羽红色。背和中央尾羽棕栗色,翅上覆羽具黑色和白色虫囊斑。雌鸟头、颈、胸棕栗色,翅上覆羽具细的棕栗色和黑色虫囊斑。其余似雄鸟。虹膜红色,眼周裸露皮肤粉蓝色,嘴角黑色脚肉棕色,爪褐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常通过飞行在空中捕食,也可在地上捕食。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中有时它们自己也在枯朽的树上自己掘洞营巢。


了解更多>>
暗色鸦雀

暗色鸦雀Paradoxornis zappeyi,是我国特产鸟类,仅分布于我国四川和贵州等地。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已被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和濒危生物物种红皮书。为小型鸟类,体长12~13cm。嘴短而粗厚、黄色似鹦鹉嘴,头顶具短的 羽冠、暗灰色,眼圈白色,在暗灰色的头部极为醒目。背棕褐色,下体淡灰色,腹至尾下覆羽淡棕褐色,特征明显。虹膜灰褐色,嘴黄色基部带褐色,有时上嘴暗灰褐色,下嘴角黄色,脚黑褐色或褐色。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