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沙锥Callinago solitaria,小型涉禽,为沙锥中个体最大者,体长26~32cm。嘴长而直,灰褐色,脚短、土黄色,两眼位于头侧稍靠后。头顶的中央冠纹和眉纹白色。上体赤褐色,背具4条白色纵带。尾具黑色横斑和宽阔的棕红色次端斑。脚淡黄褐色,喉和腹白色。两胁、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而具密集的黑褐色横斑,飞翔时极明显,飞翔时显得慢而笨重。虹膜黑褐色。嘴铅绿色,尖端黑色,下嘴基部黄绿色。脚和趾黄绿色。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部分植物种子。繁殖期5~7月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小型鸟类,体长17~22cm。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两广亚种无此白环,头顶至枕全黑色)。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上体灰褐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颏、喉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白头鹎为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繁殖期4~8月。营巢于灌木或阔叶树上、竹林和针叶树上。
金色林鸲Tarsiger chrysaeus,小型鸟类,体长12~15cm。头顶至背黄橄榄绿色,眼先和头侧黑褐色,眉纹金橙黄色。肩、翅上小覆羽、腰、尾上覆羽和整个下体概为金橙黄色,两翅黑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橙黄色具黑色端斑。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虹膜褐色或黑褐色,嘴暗角褐色,下嘴黄色,脚肉褐色或肉色。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岸边、崖壁、树根或石头下面的洞中。
戴胜Upupa epops,中型鸟类,体长25~32cm。嘴细长而微向下弯曲。头上具长的扇形状的羽冠,颜色为沙粉红色,具黑色端斑,在头上极为醒目。翅宽圆,具粗著的黑白相间横斑。无论是站立或飞行时都非常显眼。虹膜暗褐色,脚和趾铅色或褐色。戴胜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蠕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繁殖期4~6月,成对营巢繁殖,有时也见雄鸟间的争雌现象。
栗臀䴓Sitta nagaensis,小型鸟类,体长12~13cm。上体石板蓝灰色,有一条长的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一直延伸到枕,头侧、颈侧和下体灰色,体侧富有栗色。本种和普通鹂相似,但下体为灰色,有时微沾皮黄色,特别是雌鸟。虹膜暗褐色,嘴石板灰色,先端黑色。脚淡绿褐色。栗臀鳾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甲虫、金龟子和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也吃少量植物种子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4~6月,营巢于各类树洞中。洞口常用泥涂抹,将口径减小到刚好能容亲鸟进出。洞内垫以苔藓、兽毛等柔软材料。
红嘴鸦雀Conostoma aemodium,中型鸟类,体长27~29cm,雌雄羽色相似。前额灰白色,眼先和眼下面黑褐色,头侧和耳羽褐色沾葡萄色或呈橄榄灰褐色,头顶、后颈、背等其余上体橄榄褐色沾棕或呈淡土褐色;尾棕褐色具宽的灰色羽缘和羽端;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外嗣灰色,次级飞羽外嘲棕褐色,羽端沾灰,最内侧次级飞羽外嘲和羽端全为灰色。颏、喉橄榄灰褐色或土棕褐色或褐色沾葡萄色,到胸、腹逐渐变淡,下腹至尾下覆羽鼠灰色。主要以悬钩子、竹笋、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繁殖期主要为5~7月。
白鹡鸰Motacilla alba在我国主要为夏候鸟,繁殖期为4~7月,以昆虫为食。它的体长16~20cm。前额和脸颊白色,头顶和后颈黑色。背、肩黑色或灰 色。尾长而窄、黑色,两对外侧尾羽白色。喉黑或白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两翅黑色而有白色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