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红尾水鸲

红尾水鸲Rhyacomis fuliginosus,小型鸟类,尾短。体长13~14cm。雄鸟通体暗蓝灰色,两翅黑褐色,尾红色。雌鸟上体暗灰褐色,尾基部白色,翅褐色具两道白色点状斑,下体灰色具白色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雄鸟黑色、雌鸟暗褐色。繁殖期3~7月。部分个体或许1年繁殖2窝。通常营巢于河谷与溪流岸边,巢 多置于岸边悬岩洞隙、岩石或土坎下凹陷处,也在岸边岩石终逢隙和树洞中营巢。主要以昆虫为食。 


了解更多>>
红隼

红隼Falco tinnunculus,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型猛禽,体长31~38cm。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外形和黄爪隼非常相似。雄鸟头蓝灰色,背和翅上覆羽砖红色,具三角形黑斑;腰、尾上覆羽和尾羽蓝灰色,尾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眼下有一条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纹。下体颏、喉乳白色或棕白色,其余下体乳黄色湖哦棕黄色,具黑褐色纵纹和斑点,脚、趾黄色,爪黑色。雌鸟上体从头顶至尾棕红色,具黑褐色纵纹和横斑,下体乳黄色,除喉外均被黑褐色纵纹和斑点,具黑色眼下纵纹,脚、趾黄色,爪黑色。幼鸟和雌鸟相似,但斑纹更粗著。虹膜暗褐色,嘴蓝灰色,先端黑色,基部黄色,蜡膜和眼睑黄色,脚、趾深黄色,爪黑色。主要以蝗虫、蚱蜢、吉丁虫、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鼠类、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椎动物。繁殖期5~7月。


了解更多>>
黑鸢

黑鸢Milvus migrans,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名录,中型猛禽,体长54~69cm。上体暗褐色,下体棕褐色,均具黑褐色羽干纹,尾较长,呈叉状,具宽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相间排列的横斑;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的白斑。幼鸟全身大都栗褐色,头、颈大多具棕白色羽干纹;胸、腹具有宽阔的棕白色纵纹,翅上覆羽具白色端斑,尾上横斑不明显,其余似成鸟。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蜡膜和下嘴基部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黄绿色,爪黑色。主要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高大的树上。


了解更多>>
黑头噪鸦

黑头噪鸦Perisoreus internigrans,我国特产鸟类,小型鸦类,体长29~32cm。额、头顶、枕、头侧黑色,其余上体暗灰沾褐色,两翅和尾黑褐色、表面褐灰色,有的外侧初级覆羽白色。颏、喉、颊烟灰色,其余下体灰沾褐色。嘴暗铅褐色,脚黑褐色。主要以金龟子、甲虫等昆虫为食,也吃鸟卵、蜘蛛和植物果实、种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顶枝杈间,每窝产卵2~4枚。


了解更多>>
黑水鸡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pus,中型涉禽,体长24~35cm。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虹膜红色,嘴端淡黄绿色,裸露的胫上部具宽阔的红色环带。主要吃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食物,其中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白天活动和觅食,主要沿水生植物边上游泳,仔细搜查和啄食叶、茎上的昆虫或落入水中的昆虫,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繁殖期4~7月。雌雄成对单独繁殖。


了解更多>>
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中型涉禽,体长29~41cm。脚特别长而细,粉红色。嘴稍长而细尖,黑色。雄鸟夏季从头顶至背,包括两翅在内黑色。背、肩具绿色金属光泽。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头顶至后颈多为白色,通体除背、肩和两翅外,全为白色。冬季雌雄鸟羽色相似,通体除背、肩、翅上、翅下为黑色外,全为白色。飞翔时黑色的翅和白色体羽,以及远远伸出于尾后的红色脚极为醒目。幼鸟和冬羽相似,但头顶至后颈为灰色或黑色,不为白色。三级飞羽褐色,具皮黄色或暗红皮黄色羽缘和暗褐色亚端斑。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具白色端斑。虹膜红色,嘴细而尖、黑色、脚细长、血红色。


了解更多>>
褐河乌

       褐河乌Cinclus pallasii,型溪边鸟类,体长19~24cm。通体乌黑色或咖啡黑色,嘴、脚亦为黑色。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与溪流地带,常站在溪边或河中石头上或紧贴水面沿溪飞行,边飞边叫。幼鸟上体黑褐色具棕黄色鳞状斑,下体胸以下至尾下覆羽具棕褐色弧形斑,次级飞羽具白色狭缘。虹膜褐色,嘴、脚黑褐色。主要以石蛾科幼虫、祯翅目、毛翅目、鳞翅目、蜻蜒目成虫及幼虫以及蝗虫、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小鱼等。繁殖期4~6月。营巢于河边石头缝或树根下,也在水坝石头缝隙和瀑布后面石隙中营巢,有时也在桥下、河边陡岩洞隙和突出于水中的岩石上营巢。 


了解更多>>
褐冠山雀

褐冠山雀Parus dichrous,小型鸟类,体长10~12cm。头顶和长的羽冠褐灰色或灰色,其余上体橄榄褐色或暗灰色,额、眼先、颊和耳覆羽皮黄色,颈侧棕白色形成半领环状。下体淡棕色或棕褐色。两翅和尾褐色具淡色羽缘。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羽冠不明显或无羽冠,羽色较污暗。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铅黑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5~7月。营巢于天然树洞或缝隙中。巢由苔藓构成,内垫树皮纤维和毛。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