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宝兴鹛雀

宝兴鹛雀Moupinia poecilotis,我国特产鸟类,小型鸟类,体长13~15cm。头顶和上体橄榄褐色,眼先和颊橄榄灰褐色,眉纹灰白色。腰和尾上覆羽沾棕,两翅表面棕栗色,尾羽棕红色。下体白色,两胁橄榄褐色。脚角色。额羽羽干坚硬,头顶羽干柔软,鼻孔椭圆而被盖膜。虹膜橙色或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色或黑褐色,或上嘴黑褐色、下嘴灰褐或黄褐色,脚暗色或浅角色。主要以昆虫为食。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地森林林下灌丛中。


了解更多>>
黑冠山雀

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小型鸟类,体长10~12cm。整个头、颈和羽冠黑色,后颈和两颊各有一块大的白斑,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背至尾上覆羽暗蓝灰色。两翅和尾暗褐色,羽缘蓝灰色,喉至上胸黑色,下胸至腹橄榄灰色,尾上覆羽棕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羽冠不明显或无羽冠,黑色,腹淡灰而沾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铅褐色。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部分植物性食物。


了解更多>>
红花岩梅

红花岩梅Diapensia purpurea,常绿垫状平卧半灌木,高3-6厘米,多分枝,主茎极短,主根圆柱形,粗壮。叶密生于茎上,革质,匙状椭圆形或匙状长圆形,长3-4(-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圆,基部以宽翅下延于叶柄成鞘状,全缘,反卷,上面无气孔,有细乳头状突起,常具皱纹,深绿色,干燥后黄绿色,通常无光泽;叶柄具窄翅,下部膨大,包茎,长2-5毫米,叶片脱落后,叶柄通常宿存于老枝上。花单生于枝顶端,蔷薇紫色或粉红色,几无梗;萼片5,分离,匙形或长圆形,长5-6毫米,宽1-2.5毫米;花.冠筒部长5-6毫米,圆筒形,檐部5裂,裂片卵圆形,长约6毫米,宽4毫米,先端急尖,尖头钝形,常有5条不甚明显的脉纹;雄蕊5,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宽,基部不呈耳状膨大;退化雄蕊5,短镰状或斜三角形,光滑无毛;子房圆球形,3室,每室具多数胚珠,花柱单一,直立,长4毫米,不伸出花冠筒部,柱头几不膨大。蒴果圆球形,直径2-2.5毫米,连同宿存的萼片长6-7毫米,带褐绿色,宿存萼片纸质或革质,绿色,匙形,内弯,先端钝尖,具3-7条纵脉;果梗粗壮,长5-25毫米,上部在花下面常有1-2枚匙状苞片。花果期6-8月。


了解更多>>
棕头雀鹛

棕头雀鹛Alcippe ruficapilla,我国特产鸟类,小型鸟类,体长10~13cm。头顶栗褐色具黑色侧冠纹。上体茶黄色,飞羽外侧表面灰白色,内侧表面红棕色,内外二色之间夹有黑色。颏、喉白色具不明显的暗色纵纹,胸沾葡萄灰色,其余下体茶黄色。虹膜暗褐色或赭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色,先端褐色,脚角褐色或橄榄褐色。杂食性,主要以昆虫、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稻谷、小麦等农作物。  


了解更多>>
火尾太阳鸟

       火尾太阳鸟Aethopyga ignicauda,小型鸟类,体长19.5~20.5cm。嘴细长而向下弯曲。雄鸟额、头顶、颏和喉辉蓝色,上体火红色,腰黄色,尾亦为火红色,一对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两翅褐色,胸橘红色,其余下体黄绿色。雌鸟上体橄榄黄绿色,腰沾黄色,下体黄绿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黑褐色。主要以花蕊、花蜜、花叶、果实、种子以及昆虫等食物为食。繁殖期4~6月。营巢在海拔1800m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


了解更多>>
灰林鸮

灰林鸮Strix aluco,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中型鸮类,体长37~40cm。头圆,无耳簇羽,面盘明显。橙棕色或黑褐色,上体暗褐色,呈棕色与褐色斑杂状,外侧翅上覆羽外翈棕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得棕白色翅斑。下体白色或皮黄色,胸具细密条纹和虫囊状斑。虹膜暗褐色,嘴角褐色,先端蜡黄色,爪黄褐色。主要以啮齿类为食,也吃小鸟、蛙、小型兽类和昆虫,偶尔在水中捕食鱼类。捕食方式主要是等候在树枝头,当猎物出现时,突然扑向猎物的偷袭方式。


了解更多>>
黄臀鹎

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体长17~21cm。额至头顶黑色,无羽冠或微 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小红斑,耳羽灰褐或棕褐色,上体土褐色或褐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尾下覆羽鲜黄色。虹膜棕色、茶褐色或黑褐色,嘴、脚黑色。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繁殖期4~7月。2月末3月初开始配对。配对以后雌雄鸟逐渐离开群体,彼此追逐于树枝间,有时彼此上下翻飞,出现求偶交配行为。


了解更多>>
红嘴鸥

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中型水鸟,体长35~43cm。夏羽头和颈上部咖啡褐色,背、肩灰色,外侧初级飞羽上面白色,具黑色尖端,下面黑色。其余体羽白色。眼周白色,飞翔时翼外缘白色。嘴细长,暗红色。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头变为白色,眼后有一褐色斑。嘴鲜红色,先端略缀黑色。幼鸟和成鸟冬羽相似,但枕缀黑褐色,三级飞羽和部分翅覆羽暗褐色。尾白色,尖端具黑色横带。嘴和脚暗肉色或粉红黄色,次级飞羽具黑色横斑。主要以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苍蝇、鼠类、蜥蜴等小型陆栖动物和死鱼,以及其他小型动物尸体。繁殖期4~6月,常集成小群在一起营巢,营巢群从几对、十几对到近千对几种在一起繁殖。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