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燕Hirundo daurica,体长16~20cm,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从前额、头顶一直到背均为蓝绿色而具金属光泽,有的后颈杂有栗黄色或棕栗色、形成领环,有的后颈微杂棕栗色,随亚种而不同。腰栗黄色或棕栗色、不同程度具有黑色羽干纹,有的腰部黑色羽干纹不明显或几无纵纹,亦随亚种而不同。尾长,最外侧一对尾羽最长,往内依次缩短,尾呈深叉状,尾羽为黑褐色,除最外侧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外翻微具蓝黑色金属光泽。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同色,其余外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内翈羽缘稍淡,外翈微具光泽。眼先棕灰色,羽端沾黑,颊和耳羽棕色具暗褐色羽干纹。下体棕白色、满杂以黑色纵纹,尾下覆羽纵纹细而疏,羽端亦为辉蓝黑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暗褐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缺少光泽,尾亦较短。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且主要吃飞行性昆虫。繁殖期4~9月。
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小型涉禽,体长15~18cm。夏羽上体沙褐色,眼周金黄色。嘴黑色,额具一宽阔的黑色横带,横带喉有一细窄的白色横带将黑色额带和沙褐色头顶分离开。眼先至耳覆羽有一宽的黑色贯眼纹,眼后上方有一白色眉纹,紧靠黑色贯眼纹之上。后颈具一白色领环,往前与颏、喉白色相连。紧接白色领环之后有一窄的黑色颈环,到前胸黑环变宽。脚橙黄色或黄绿色。飞翔时翅上无白色翼斑。冬羽额部黑带消失,胸带褐色或不显。虹膜暗褐色,眼睑金黄色,嘴黑色,脚和趾橙黄色。主要吃鳞翅目、鞘翅目及其他昆虫、昆虫幼虫、蠕虫、蜘蛛、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5~7月,营巢于河流、湖泊岸边或河心小岛及沙洲上。
金斑鸻Pluvialis fulva,小型水边鸟类,体长23~26cm。夏羽上体黑色,密布金黄色斑点,下体纯黑色;自额经眉纹,沿颈侧而下到胸侧有一条呈“Z”字形的白带,在上下体之间极为醒目。冬羽上体灰褐色,羽缘淡金黄色,下体灰白色,有不太明显的黄褐色斑点,眉纹黄白色。幼鸟似非繁殖羽。但上体呈暗黑褐色,具小的白色或淡黄色斑点。白色眉纹长而显著,胸、上胸和两胁呈显著的灰色和白色斑驳状。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灰黑色。主要以甲虫、鞘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昆虫、蠕虫、小螺、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等动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6~7月,营巢于西伯利亚北部和北极苔原地带苔原上,也在苔原沼泽干地上和小山坡上营巢。
角鸊鷉Podiceps auritus,中型游禽,体长31~39cm,体重最大可达0.5kg左右。嘴尖而直,黑色,尖端黄白色。夏羽头、后颈和背黑色;前颈、颈侧、胸和体侧栗红色;眼红色,下嘴基部到眼有一淡色纹,两只眼后各有一簇橙黄色饰羽,好似头上的两只“角”。冬羽头顶、后颈和背黑褐色;颏、喉、前颈、下体和体侧白色,具白色翼镜,飞翔时及明显。幼鸟似成鸟冬羽,但上体更多褐色,头和颈侧基友不显著的暗色条纹。虹膜红色,嘴黑色,先端黄白色,跗蹠后面淡黄灰色,前面黑色。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水生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蛙、蝌蚪等水生动物为食,也吃少量植物种子、草子和水生植物。觅食方式主要是潜水。繁殖期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