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Tibet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藏原羚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别名原羚,小羚羊,藏黄羊,我国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型矫健,尾甚短,四肢细,蹄狭小,侧扁形。吻较短宽,额部隆起,眼大而圆,耳短小。仅雄羚具角,两角从头顶开始平行上升,再分开微向下弯,至脚尖再呈弧形向内弯,角干密布环棱。颈、体背面深棕褐色;臀部有明显的白斑,臀部周围锈棕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或淡黄色,尾毛有黑色和锈棕色相混。一半多集群在有水草的地方觅食,冬季寒冷时才集大群行动。视觉、听觉灵敏,嗅觉较差;性机警。一般在清晨和黄昏觅食各种青草,也食菌类和嫩枝叶。冬季发情,孕期约半年,每胎一仔,偶产双胎。


了解更多>>
藏野驴

藏野驴Equus kiang,亚洲野驴,藏驴,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蒙古野驴体型十分相似,体长1.82~2.14m,尾长314~453mm;但在毛色上易区别,西藏野驴体背毛色呈棕色或暗棕色,两肋毛色较深暗,呈深棕色,体侧棕色明显向腹上部扩展,故背腹毛色界线在腹侧下方。食物主要有白草、固沙草、芨芨草、薹草、多种针茅和野葱等。夏末秋初交配,翌年6~7月产仔,怀孕期为350天左右,每胎1仔,幼兽3~4年性成熟,隔年繁殖一次。


了解更多>>
藏雪鸡

藏雪鸡(淡腹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型鸡类,体长49~64cm。头、颈灰褐色,上体土棕色,具黑褐色虫囊装扮,翅上有一大的白斑。下体白色,前额和上胸各有暗色环带,下胸和腹具黑色纵纹。雌鸟和雄鸟相似,但跗蹠无距。幼鸟似成鸟,嘴角紫色,嘴基及虹膜橙红色,眼周和眼睑石板蓝色,跗蹠及趾暗橙红色至深红色。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5~7月,5月中旬即开始发情。


了解更多>>
金喉拟啄木鸟

       金喉拟啄木鸟Megalaima franklinii,小型鸟类,体长19~24cm。额深红色,头顶金黄色,后枕具一大块深红色斑,耳羽和头侧银灰色,上体草绿色,颏和上喉金黄色,下喉淡银灰色,其余下体淡黄绿色。嘴厚,黑色,脚绿色。虹膜褐色,嘴淡蓝黑色,跗蹠、趾和爪灰绿色。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花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和昆虫幼虫。繁殖期4~8月,大量的在5~6月。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尤其是林中沟谷和溪流两岸地带。

       参考自《中国鸟类志》。


了解更多>>
钟花报春

钟花报春Primula sikkimensis,多年生草本,具粗短的根状茎和多数纤维状须根。叶丛高7-30厘米;叶片椭圆形至矩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圆形或有时稍锐尖,基部通常渐狭窄,很少钝形以至近圆形,边缘具锐尖或稍钝的锯齿或牙齿,上面深绿色,鲜时有光泽,下面淡绿色,被稀疏小腺体,中肋宽扁,侧脉10-18对,在下面显著,网脉极纤细;叶柄甚短至稍长于叶片。花葶稍粗壮,高15-90厘米,顶端被黄粉;伞形花序通常1轮,2至多花,有时亦出现第2轮花序;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常稍膨大,多少被粉;花便长1-6(10)厘米,被黄粉,开花时下弯,果时直立;花萼钟状或狭钟状,长7-10(12)毫米,具明显的5脉,内外两面均被黄粉,分裂约达中部,裂片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微向外反卷;花冠黄色,稀为乳白色,干后常变为绿色,长1.5-2.5( 3)厘米,筒部稍长于花萼,喉部无环状附属物,筒口周围被黄粉,冠檐直径(1)1.5-3厘米,裂片倒卵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全缘或先端具凹缺;长花柱花:雄蕊距冠筒基部2-3毫米着生,花柱长达冠筒口;短花柱花:雄蕊近冠筒口着生,花柱长约2毫米。蒴果长圆体状,约与宿存花萼等长。花期6月,果期9-10月。


了解更多>>
西藏杓兰

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植株高15-35厘米,具粗壮、较短的根状茎。茎直立,无毛或上部近节处被短柔毛,基部具数枚鞘,鞘上方通常具3枚叶,罕有2或4枚叶。叶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16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渐尖或钝,无毛或疏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缘毛。花序顶生,具1花;花苞片叶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1厘米,宽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花梗和子房长2-3厘米,无毛或上部偶见短柔毛;花大,俯垂,紫色、紫红色或暗栗色,通常有淡绿黄色的斑纹,花瓣上的纹理尤其清晰,唇瓣的囊口周围有白色或浅色的圈;中萼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6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具短尖头,背面无毛或偶见疏微柔毛,边缘多少具细缘毛;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但略短而狭,先端2浅裂;花瓣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5-6.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内表面基部密生短柔毛,边缘疏生细缘毛;唇瓣深囊状,近球形至椭圆形,长3.5-6厘米,宽亦相近或略窄,外表面常皱缩,后期尤其明显,囊底有长毛;退化雄蕊卵状长圆形,长1.5-2厘米,宽8-12毫米,背面多少有龙骨状突起,基部近无柄。花期5-8月。

参考自《中国植物志》


了解更多>>
纵纹腹小鸮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型鸮类,体长20~26cm。面盘和皱翎不明显,亦无耳簇羽。上体沙褐色或灰褐色,并散缀有白色斑点;下体棕白色而有褐色纵纹。腹中央至肛门周和覆腿羽白色,跗蹠和趾均背棕白色羽。虹膜黄色,嘴黄绿色,爪黑褐色。主要以鼠类和鞘翅目昆虫为食,也捕食小鸟、蜥蜴、蛙和其他小型动物。猎食主要在黄昏和白天。常通过栖息在开阔的地方的大树或电杆顶端静等的方法,待猎物出现在居高临下突然出击捕猎。繁殖期5~7月。


了解更多>>
棕背雪雀

       棕背雪雀Montifringilla blanfordi,我国特产鸟类。额白色,额中央有一宽的黑色纵纹。眼先和短的贯眼纹黑色,颊、耳羽、眉区白色,其余头和上体棕褐色。颏、喉黑色,其余下体白色。幼鸟上体较成鸟淡多呈橄榄灰色、无黑色棕色亦少,仅大覆羽、初级覆羽以及次级飞羽和尾羽羽缘呈淡棕色,下体沾黄色。其余同成鸟。虹膜红褐色或茶褐色。嘴、脚黑褐色或黑色。繁殖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部分草子和植物叶芽。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特别是冬季,几全以植物果实、种子、青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