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肛凤鹛Yuhina occipitalis,小型鸟类,体长12~14cm。头顶和羽冠灰色具白色羽轴纹,枕栗棕色,眼圈白色。后颈灰色。上体棕褐色。飞羽黑色,外侧初级飞羽外朔端部边缘灰色。喉、胸淡葡萄色,腹和尾下覆羽栗棕色。颚纹黑色。虹膜红褐色或棕褐色,嘴淡红褐色,脚橙黄色。主要以鞘翅目、膜翅且、双翅目等昆虫为食,也吃悬钩子等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
棕头幽鹛Pellorneum ruficeps,小型鸟类体长15~18cm。嘴形短直,两翅短圆,额、头顶至枕栗棕色,其余上体橄榄褐色,具宽而显著的棕白色眉纹。颏、喉白色,其余下体皮黄白色,胸和两胁具黑色纵纹。虹膜褐色,上嘴黑色,下嘴黄色,脚肉黄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繁殖期5~7月。营巢于林下地上草丛中或灌丛下,也在竹林中营巢。巢呈球形。侧面开孔,也有呈半球形和杯状的,巢主要由枯草茎、叶和竹叶等构成。
棕头钩嘴鹛Pomatorhinus ochraceiceps,中型鸟类,体长22~25cm。嘴长而向下弯曲、橙红色,头顶辉棕色,具白色眉纹和黑色贯眼纹,黑白相衬,极为醒目。背赭褐色,下体白色。特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特别是通过它长而弯曲,且呈橙红色的嘴和纯白色的下体,很容易和其他钩嘴鹛相区别。虹膜赭红色至粉黄色,嘴生活时橙红色,标本为橙黄色,脚橄榄褐色至黄褐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3~7月。
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中型鸟类,体长28~35cm。全身上下深紫蓝色并具闪亮的蓝色点斑,两翅黑褐色,表面缀紫蓝色。幼鸟和成鸟基本相似,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概为紫蓝色无滴状斑,中覆羽先端缀有白点。下体乌棕褐色,喉侧杂有紫白色短纹,胸和上腹杂有细的白色羽干纹。虹膜暗褐或黑褐色。嘴黑色(西藏亚种和西南亚种嘴黄色),脚黑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从山脚到海拔3800m的山涧溪流岸边。
长嘴地鸫Zoothera marginata,中型鸟类,体长20~24cm。嘴粗长而稍向下弯曲,尾短。上体橄榄棕褐色。颏、喉白色,喉侧具暗褐色横斑,其余下体皮黄白色具暗橄榄褐色鳞状斑。翼下覆羽具皮黄色块斑,飞翔时看得极为明显。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暗褐色,嘴暗褐或黑色,脚角褐色。主要以昆虫为食。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间小树或高的灌木上。尤其是临近溪流等水域地区的林间小树易被选择。
锈额斑翅鹛(栗额斑翅鹛)Actinodura egertoni,中型鸟类,体长20~23cm。头顶具浓密的羽冠,前额栗棕色,头顶灰褐色。上体棕褐色,两翅棕褐色具黑色横斑,翅基外缘有一黑斑,尾呈凸状,棕褐色具黑色横斑。下体棕褐色,腹中部白色。虹膜褐色、红褐色或橄榄黄色,嘴淡角褐色或铅褐色,下嘴乳黄色或褐黄色,脚淡褐色或灰褐色。主要以甲虫等昆虫和黄泡果、无花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繁殖期5~7月。营巢于茂密的森林中,巢多筑于林下灌木上或小树上。
山蓝仙鹟Niltava banyumas,小型鸟类,体长13~15cm。本种和蓝喉仙鹪很相似,区别在于本种雄鸟上体较淡,颏橙棕色,仅颏尖为蓝黑色,喉、胸、上腹和两胁亦为橙棕色,因而下体白色范围较小,仅局限于下腹和尾下覆羽。雌鸟上体少黄色,颏、喉、胸概为锈红色,喉无白色。虹膜褐色或淡褐色,嘴黑色,脚淡褐色。主要以蚂蚁、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4~6月。
绒额䴓Sitta frontalis,小型鸟类,体长10~13cm。嘴鲜红色,额和眼先绒黑色.雄鸟眼上还有一道黑色细眉向后延伸至后枕。上体紫蓝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灰棕紫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无黑色眉纹,下体少葡萄紫色。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少紫,下体多棕黄色,尾下覆羽较深,且具窄的栗色端斑。 虹膜金黄色,嘴生活时以及新鲜标本为朱红色或深红色,而陈旧的干制标本则为黄色,脚茶褐、黑褐、栗褐或黑棕色。主要以昆虫为食。繁殖期3~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