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 景观与生物多样性
青脚鹬

       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中型涉禽,体长30~35cm。嘴长而较钝,微向上翘。上体灰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和白色羽缘。腰和尾白色,尾具黑褐色横斑。下体白色。头、颈、胸具黑色纵纹。冬季下体纯白色,仅胸侧具不甚明显的黑色纵纹。脚略较长,蓝绿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较褐具皮黄白色羽缘和暗色亚端斑。下体白色,颈和胸具细的褐色纵纹,两胁具淡褐色横斑。虹膜黑褐色,嘴较长,基部较粗。脚淡灰绿色、草绿色湖或青绿色,有时为黄绿色或暗黄色。主要以虾、蟹、小鱼、螺、水生昆虫幼虫为食。繁殖期5~7月,雄鸟通常较雌鸟早到达繁殖地,并在湖边和沼泽地带等待它从前的配偶和与之配对。


了解更多>>
普通秋沙鸭

       普通秋沙鸭Mergus merganser,是秋沙雁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54~68厘米,体重最大可达2千克。雄鸟头和上颈黑褐色而具绿色金属光泽,枕部有短的黑褐色冠羽,使头颈显得较为粗大。下颈、胸以及整个下体和体侧白色,背黑色,翅上有大型白斑,腰和尾灰色。雌鸟头和上颈棕褐色,上体灰色,下体白色,冠羽短,棕褐色,喉白色,具白色翼镜。幼鸟似雌鸟,喉白色一直延伸至胸。虹膜暗褐色或褐色,嘴暗红色,跗蹠红色。食物主要为小鱼,也大量捕食软体动物、甲壳类、石蚕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通常呈小群到达繁殖地。对的形成多在冬季和春季迁徙的路上,亦有在到达繁殖地后才形成对。


了解更多>>
普通鸬鹚

       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大型水鸟,体长71~87cm,体重大于2千克。通体黑色,头颈具紫绿色光泽,两肩和翅具青铜色光彩,嘴角和喉囊黄绿色,眼后下方白色,繁殖期间脸部有红色斑,头颈有白色丝状羽,下胁具白斑。常成群栖息于水边岩石上或水中,呈垂直站立姿势。在水中游泳时身体下沉较多,颈向上伸直,头微向上仰。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眼周和喉侧裸露皮肤黄色,上嘴黑色,嘴缘和下嘴灰白色,喉囊橙黄色,脚黑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色较淡,上体多呈暗茶褐色,头无冠羽,胸、腹中央为丝亮白色。以各种鱼类为食,主要通过潜水捕食。繁殖期4~6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繁殖,到达繁殖地时已基本成对。


了解更多>>
普通鵟

       普通鵟Buteo buteo,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猛禽,体长50~59cm。体色变化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淡灰褐色,具多道暗色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初级飞羽基部有明显的白斑,翼下白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外缘黑色或全为黑褐色,尾散开呈扇形。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呈“V”字形。幼鸟上体多为褐色,具淡色羽缘。喉白色,其余下体皮黄白色,具宽的褐色纵纹。尾桂皮黄色,具大约10道窄的黑色横斑。主要以鼠类为食,有时也吃其他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尤其喜欢针叶林。


了解更多>>
普通燕鸥

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中型水鸟,体长31~38cm。翅较长、窄而尖,外侧尾羽极度延长,尾呈深叉状。嘴、脚黑色或红色。夏羽额、头顶至枕黑色,背蓝灰色,下体白色,胸以下灰色。外侧尾羽外翈黑色,初级飞羽外翈也为黑色,飞翔时明显。站立时尾尖达到翅尖,但不超过,长度几乎相等。冬羽前额、颊、颈侧和下体白色。头顶前部白色,有黑色斑点。头顶后部和枕黑色,背鼠灰色,其余似夏羽。幼鸟和冬羽相似,但翅和上体具白色羽缘和黑色亚端斑,下嘴基部红色。虹膜暗褐色。主要以小鱼、虾、甲壳类、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水面上空飞行,发现食物。则急速扎入水中捕食。也常在水面或飞行中捕食飞行的昆虫。繁殖期5~7月,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繁殖,有时也见到单独成对繁殖或与其他鸥在一起繁殖。


了解更多>>
牛背鹭

牛背鹭Bubulcus ibis,中型涉禽,体长46~55cm,体重0.3~0.5kg。嘴橙黄色,脚黑褐色。夏羽头、颈和背中央长的饰羽黄色,其余白色;冬羽全身白色,无饰羽。飞行时头缩到背上,颈向下突出,像一个大的喉囊,身体呈驼背状;站立时也像驼背,嘴和颈较短粗;生活于草原和牧场,常伴随牛群活动。虹膜金黄色,嘴、眼先、眼周裸露皮肤黄色,跗蹠和趾黑色。主要以蝗虫、蚂蚱、蟋蟀、金龟子、地老虎等昆虫为食,也吃蜘蛛、黄鳝、蚂蝗和蛙等其他动物。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上或竹林上,常成群营巢,也常与白鹭和夜鹭一起营巢。


了解更多>>
白领凤鹛

白领凤鹛Yuhina diademata,小型鸟类,体长15~18cm。头顶和羽冠土褐色,具白色眼圈,眼先黑色,枕白色,向两侧延伸至眼,向下延伸至后颈和颈侧,在颈部形成白领极为醒目。上体土褐色,飞羽黑色,外侧初级飞羽末端外缘白色,尾深褐色,羽轴白色。颏、喉、黑褐色,胸灰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虹膜栗色或栗褐色。上嘴黄褐色,下嘴黄色,脚肉黄色。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繁殖期主要5~8月,少数迟至9月。


了解更多>>
蓝额红尾鸲

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小型鸟类,体长14~16cm。雄鸟前额和一短眉蓝色,其余头颈、背和颏、喉、胸概为黑色沾蓝,两翅暗褐色,其余上下体羽橙棕色。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黑色端斑。雌鸟上下体羽均暗褐色沾棕,但下体和两翅、尾以及腰部稍淡。眼周有一明显的白圈。外侧尾羽亦具黑色端斑。虹膜暗褐色,嘴、脚黑色。主要以甲虫、蝗虫、毛虫、蚂蚁、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期5月末至8月初。通常营巢于地上倒木下或岩石掩护下的洞中。也在倒木树洞、岸边和岩壁洞穴中营巢。


了解更多>>
自然 · 科学 · 创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野鸟图库
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四川省林草局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四川动物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两栖类
湿地国际·中国
成都观鸟会
朱雀会
荒野新疆
康华社区发展中心
阿拉善基金会
创绿家
精嘉
博冠
jaket
安迪维特
奈特科尔
鼎星科技(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Tragopan
InternChina
成都博物馆
成都植物园
四川美术出版社
自然圈
尼诺艺术
©2016-2021  成都山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照片数:8119      视频数: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