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金翅雀Carduelis ambigua,小型鸟类,体长12~13cm。雄鸟额、头顶、枕、眼先、头侧、后颈、颈侧概为黑色。背、肩暗褐而缀有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腰沾黄色,长的尾上覆羽沾灰。翅上小覆羽橄榄绿色,中覆羽暗橄榄绿色,羽缘橄榄黄色,大覆羽和内侧三级飞羽黑色具宽阔的淡灰色羽缘。飞羽黑褐色或黑色,初级飞羽外翻基部鲜黄色,形成一道显著的金黄色翅斑,羽端黄白色,次级飞羽外翈羽缘和尖端污白色。中央尾羽黑色,其余尾羽端部黑色,基部黄色。下体橄榄绿色沾黄,尤以喉、胸、上腹和尾下覆羽黄色较鲜亮。雌鸟和雄鸟相似,但头顶和头侧较背褐,多为暗褐或黑褐色、微具暗色纵纹和淡色羽缘,背微杂橄榄绿色,其余各部亦较雄鸟淡。幼鸟和雄鸟相似,但上下体均具黑褐色纵纹。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淡红褐色、角灰色或淡灰褐色,嘴基和下嘴较淡,脚肉褐或灰褐色。主要以草子、野生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农作物,如养麦、黄豆、麦子、蔬菜等,繁殖季节也吃部分昆虫。繁殖期5~7月。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pus,中型涉禽,体长24~35cm。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虹膜红色,嘴端淡黄绿色,裸露的胫上部具宽阔的红色环带。主要吃水生植物嫩叶、幼芽、根茎以及水生昆虫、蠕虫、蜘蛛、软体动物、蜗牛和昆虫幼虫等食物,其中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白天活动和觅食,主要沿水生植物边上游泳,仔细搜查和啄食叶、茎上的昆虫或落入水中的昆虫,有时也在水边浅水处涉水取食。繁殖期4~7月。雌雄成对单独繁殖。
黑喉石鵖Saxicola torquata,小型鸟类,体长12~15cm。雄鸟上体黑褐色,腰白色,颈侧和肩有白斑,颏、喉黑色,胸锈红色,腹浅棕色或白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喉近白色,其余和雄鸟相似。幼鸟和雌鸟相似,但棕色羽缘更宽而显著,眼先、脸颊、耳羽黑色,颏、喉羽端灰白色沾黄,羽基黑色,其余似成鸟。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脚黑色。主要以昆虫为食,主要有蝗虫、蚱蜢、甲虫、金针虫、叶甲、金龟子、象甲、吉丁虫、螟蛾、叶丝虫、弄蝶科幼虫、舟蛾科幼虫、蜂、蚂蚁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4~7月。繁殖期间雄鸟常站在巢区中比较高的小树枝头鸣唱,雌鸟则致力于筑巢。
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中型涉禽,体长29~34cm。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羽冠,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上体暗绿色,下体白色,胸具宽阔的黑色环带。颏、喉夏季黑色,并通过一黑色胸带相连。嘴黑色,脚肉红色。飞翔时翅宽阔而圆,飞羽、胸、喉和尾端黑色,其余白色。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头部羽冠稍短,喉部常有白斑。冬羽头淡黑色或皮黄色,羽冠黑色。颏、喉白色,肩和翅覆羽具较宽的皮黄色羽缘,余同夏羽。虹膜暗褐色。主要吃昆虫、鞘翅目、鳞翅目昆虫、金花虫、天牛幼虫、蚂蚁、石蛾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虾、蜗牛、螺、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大量杂草种子及植物嫩叶。繁殖期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成对或成松散的小群在一起营巢。
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中等游禽,是鸊鷉中个体最大者。体长45~48cm,体重0.5~1kg;嘴长而尖,从嘴角至眼有一黑线;颈较细长,向上伸直,与水面常保持垂直姿势。夏羽头侧至颏部白色,前额至头顶黑色,并具两束黑色羽冠;耳区至头顶和喉由长的饰羽形成的皱领,其基部棕栗色,端部黑色,极为醒目;后颈至背黑褐色;前颈、胸和其余下体白色;两胁棕褐色;肩羽和次级飞羽白色,飞翔时及明显。冬羽嘴红色,额、头顶、后颈和上体黑褐色,头侧、颈侧、颏、喉、前颈和下体白色。虹膜橙红色,嘴黑褐色(冬季红色)。基部红色,尖端苍白色;跗蹠内侧黄绿色,外侧橄榄绿色。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昆虫及其幼虫、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书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繁殖期5~7月。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体型较大,体长51~68cm,体重约1.5kg,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几乎白色,颈基无黑色领环。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稍暗些,微沾灰褐色,特别是头部和上体。虹膜暗褐色,嘴和跗蹠黑色。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农作物幼苗、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等动物性食物。赤麻鸭2龄时性成熟。通常1年繁殖1次,偶尔有1年繁殖2次的,或许是一窝繁殖未成功的补偿性窝。